中国人地关系演变的特征、机制及系统动力学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erine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文明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这不仅仅意味着人类社会财富创造能力的大幅增强,而且预示着资源环境开发全面紧张阶段的到来。就中国而言,由于属于后期工业化国家,在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较长时期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都极度依赖高强度的资源环境投入带动。同时,由于人口众多且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导致中国目前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人地矛盾频频爆发。如何科学认知和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理念落地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战略问题。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始终贯彻在地理学各个发展阶段,一直以来都有不少学者关注人地关系。然而,由于人地关系结构庞杂,同时包含多个动态演变的子系统和要素,而要素与子系统之间又都存在极其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目前已有研究较为分散,且多以单要素或单个子系统为对象。虽然也有不少学者关注到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综合研究,但从人地关系多要素综合视角开展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尤其缺乏定量方面的综合,导致中国人地关系核心部分的研究一直踟蹰不前,人地关系相关理论发展相对缓慢。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视角,都亟需探索人地关系的要素集成,深化对中国人地关系的综合认知和科学评价。  本研究围绕综合认知中国人地关系的核心目标,充分利用人地关系的动态延续特征设计研究框架。首先,从理论视角,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在学科综合理论指导下具化人地关系的内涵及表征,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从动态演变视角,探索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基础及规律,将中国人地关系演变的线索和特征在长时间维度上展开,系统诠释了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第三,从综合视角,结合人地关系的时代特征搭建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流程,实现了对中国现代人地关系状态及空间分异特征的多要素综合定量评价。第四,从系统视角,充分利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复杂网络非线性交叉关系的综合优势,借助系统动力学综合仿真模型的搭建过程解析中国人地关系演变的内在机制以及核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进一步基于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模拟了自然发展和调控发展两种典型模式下,中国2016-2050年间人地系统主控要素的状态以及核心关系的演变趋势。得到如下核心结论:  (1)人地关系是高度综合且抽象的概念,但并不是庞大到“无从下手”。人地关系的具体研究对象随时代不断演变,其内涵和表征也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因而对人地关系的实践研究需要结合社会背景。理论上来说,人类对生存发展的无限需求和追求是人地关系演变的潜在主线,资源环境是搭建人地相互作用的桥梁,人地关系演变的基础就在于人类对不同资源环境要素开发利用方式的不断更新、选择、交替和传播过程的演进。  (2)中国人地关系的演变史就是一部人类发展史和人化自然形成史。中国人地关系演变的实质就是人影响“地”的主动性不断增强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开发自然能力的增强和对生存环境认知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变革可间接反映人类能动性大小的演变。总体来说,伴随着石器→青铜器、铁器、牛耕、踏犁等精细工具→机械化大生产→智能化计算机技术这条人类生产工具的变革主线,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人口、战争和自然灾害这五个核心因子的推动下,中国历史人地关系经历了从萌芽到相对简单的一元化关系再到复杂无序的多元化关系以及重新追求有序的多元化关系演变的核心特征。人的认知能力同步甚至超前于人的能动性,是保持人地相称发展的关键。  (3)步入现代时空之后,中国人地关系演变明显加快,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迅速扭转了千年历史上相对单一的核心特征,而整体呈现出人地要素丰富多样、要素联系复杂多元、联系程度步步趋紧、区际转移特征突出等新时代特征。人地矛盾的性质也发生重大改变,从历史时期“以量为主”升级为现代“以质为主”,而人口总量的迅速增加以及由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核心代表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规模性转变,是推动现代人地关系由多元复杂走向多元冲突的核心因素。  (4)从空间视角看,全国层面的现代人地关系状态以宽松为主,仅有14%的区域人地关系处于相对紧张状态,且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核心城市群地区。无论从人类活动强度、资源支撑能力、环境约束力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核心要素视角还是要素综合视角,中国现代人地关系均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总体来说,东部地区人地关系整体紧张,但协调等级也相对较高,西部地区虽然以宽松型的人地关系为主,但人地关系的协调等级较低。未来要更加重视对处于拮抗协调状态人地关系的引导升级。  (5)中国现代人地关系演变的机制潜藏在人地系统内部结构及其主控要素相互作用的物质流和信息流当中,在以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组成的现代人地系统中,存在四条核心的正负反馈回路,五类要素在人地系统演变过程中分别充当不同角色,人口是主因,经济是促因,资源是支撑,环境是表征,社会是调控。2016-2050年,若任由现今的人地相处模式延续下去,人地系统中的核心资源环境要素将始终处于高压状态,人地系统可能在2050年前后出现崩溃。而在承载多种政策意图的调控发展模式下,虽然人地系统中核心资源要素依然有超载状态,但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人地关系将迎来库茨涅茨曲线拐点期。这种发展模式基本能够反映未来中国人地系统的真实状态。但未来相关政策调控还需要持续在能源供需缺口及减排目标上多做努力。  总体来看,人地关系演变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现代相对紧张的人地关系是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只要人类要求进步和发展的需求没有停止,人地关系就会在更高的生产力水平上实现平衡,继而步入新一轮矛盾循环往复的发展历程。本研究是对人地关系综合研究的一次系统性的创新尝试,有助于丰富人地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对深化对中国人地关系来龙去脉的综合认知也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未来要结合时代发展,从动态演变视角关注人地关系内涵及新因素对人地关系的影响,从理论上提炼人地关系综合研究的一般模式,同时注重人地关系综合集成研究的顶层设计及专业研究人才和队伍的培养。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icrowave-assisted cyclohexan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essential oils from the stem of Paederia scandens and analyze their con
中国青年油画家刘亚明个人画展在比利时港城安特卫普AMBERES画廊举行并获得巨大成功。我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文化参赞张文民先生、教育参赞薛烷白女士等一行十人参加了开幕式,参加开幕式
期刊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问题教学又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就成为英语教师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类型   教师
本文利用在中国科学院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站观测的芦苇试验小区土壤水分资料以及收集的中国科学院阿克苏水平衡站的气象资料,分别对芦苇试验小区的土壤水分动态、参考作物潜在蒸
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地震灾害的孕灾环境、承灾体和致灾因子这几个部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得到内蒙古的地震灾害危险性图。然后,将救灾活动分为灾前的备灾能力、灾中的应急能
近年来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城市近年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动,本次研究结合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试图对20世纪9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笔者从知识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出发,通过实践证明,在牛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活动过程中,下面几种教学法是集实用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比较实用的。   一、直观教学法。   抓住适当的时机利用直观的教具来教英语单词,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直观教学是用图片、食物、玩具、多媒体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及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多种手段进行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queous extract from Juglans regia L. leaves on the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nzymatic activ
西风区是联系北大西洋和亚洲季风两大气候区的纽带,对其研究可获得不同气候系统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其相互作用机制,这对全球气候变化驱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全新世是地质历史
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弄清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的内在关系与一般规律,通过土地利用研究,可以认识农业生产结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开发潜力,从而揭示农业生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