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湖滨区湿地鸟类群落及其栖息地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_2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池是中国西南最大高原湖泊,认识其鸟类多样性,对鸟类迁徙和鸟类资源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笔者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在34个固定取样点上,对滇池湖滨区湿地鸟类进行了每月一次的26次调查,并用典型性对应分析(CCA)、Person相关性检测以及“Biodixcel for Exce12007”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记录到鸟类182种,隶属15目、49科,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有9种。数量方面,滇池鸟类组成主要以游禽(占总数量的64.73%)、鸣禽(28.00%)和涉禽(6.25%)组成,水鸟优势种为红嘴鸥(54.77%)和骨顶鸡(6.25%),其它生态类型鸟类的优势种为家燕(4.74%)、树麻雀(4.23%)以及黄臀鹎(3.58%);种类方面,雀形目最多,有24科(48.98%)94种(51.65%),其次是鸻形目鸟类有8科(16.33%)33种(18.13%);(2)季节动态明显,在鸟类迁徙月份(3、4、9月)记录到的种类最多,在越冬季节(11月至翌年2月)记录到的鸟类数量占绝对优势,达67.75%,越冬季节的鸟类以游禽为主(85.77%),其他季节鸣禽较多(50.27%);(3)比较相关研究资料,发现滇池鸟类发生了明显变化,本研究记录到云南鸟类新纪录8种和昆明鸟类新纪录21种,过去明确记录的8种水鸟已经不见踪影;浅滩湿地吸引大量鸻鹬类,有6种云南鸟类新纪录;城市化进程导致豆雁消失而促使伴人种类红嘴鸥数量剧增;(4)水鸟分布与土地覆盖类型密切相关,按生境利用方式,可以将水鸟分为4个类群:第一是以红嘴鸥为主的伴人鸟类,聚集于建筑密集人类投喂城区;其次是以黑水鸡、小鹏鹧和白鹭为主的破碎化生境鸟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在滇池湖滨区破碎生境下格局下生存,在各个微生境中均有一定的数量分布;第三是以骨顶鸡及雁鸭类为主的半自然生境鸟类,喜欢聚集于滇池湖滨区人为干扰较少的水域;第四是浅滩湿地鸟类,以鸻鹬类为代表,有特殊生境需求而主要分布于滇池治理工程区底泥堆积形成的福保湾的浅滩上;(5)发现中澳共同保护候鸟31种(占总保护种类的38.27%),在中澳共同保护的40种鸻鹬类中,有19种(47.50%)出现在滇池湖滨区,说明滇池可能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某些候鸟重要的临时停歇点之一;(6)湿地管护对湿地鸟类多样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面积水葫芦覆盖影响鹭类和鸥类等水鸟的栖息,春秋季节保证一定量的浅滩湿地利于鸻鹬类的迁徙;非法捕鸟威胁野鸟。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我国现有医疗暴力治理措施及其成效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揭示了治理理念和治理措施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应建立事前预防、事中干预和事后追惩为一体的医疗暴力治理体
展示了一种新的基于网络评论语言学结构的情感倾向识别模型,固定情感词元模型(fixed sentiment terms model).该方法利用基于固定情感词元的3种特定搭配模式来构造识别算法,通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组织3GPP2的TSG—S(业务和系统性能工作组)及SC/OP(指导委员会和组织伙伴)会议日前在深圳召开,中兴通讯作为该组织的独立成员,承办了此次会议。这
由于受地应力水平和围岩工程性质影响,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隧道开挖后围岩塑性变形显著,施工中常伴有支护变形侵限、大面积开裂,甚至坍塌等现象发生。如何选择合理的支护措施,有效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神经瘤母细胞(SH-SY5Y)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相差显微镜观察SH-SY5Y细胞形态的变化;CCK-8法
目的:了解南昌市公办、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情况。评价南昌市公办、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施效果,找出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下简称基
晋蒙交界明长城沿线堡寨式聚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几百年变迁现已成为普通聚落。本文选取明长城沿线老牛湾堡至铁山堡段军堡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初步
物联网是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高效融合的产物,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文章在基于对物联网定义、特征的把握的基础上,探讨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并对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为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减少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我国于2009年起开展了新一轮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即“新医改”。其中,建立国家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