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蜂业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n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类重要的经济昆虫,蜜蜂在中国古代的养殖历史十分悠久。而作为中国古代农业的补充部分,蜂业的产生、发展、社会效益及其历史影响也值得研究。基于前代养蜂经验的累积、有利的的农业政策条件、良好的农业技术基础以及较适宜的生态环境,唐代出现了专门的家庭养蜂业,养殖技术也进一步提高。唐人注意养蜂地点、方式和收蜜时间。他们将蜂箱置于檐下廊柱之处,以避免恶劣天气的影响。除了唐代农书《四时纂要》中所载六月、八月“开蜜”的农事以外,当时大量诗文表明,春、夏、秋皆有收蜜的活动。为保证蜂蜜的质量,唐人自觉靠近花、果等优质的蜜源植物。在采集蜂蜜时,用遮蔽法和烟熏法来避免蜂蛰,并且采取多种医疗手段来治疗蜂伤。养蜂成为唐人的家庭副业,一些人赖以为生甚至致获巨富。《四时纂要》中的“六月开蜜”和“八月开蜜”是目前已知古农书中介绍养蜂技术的最早记载,说明新兴的养蜂业受到农家的关注。依据唐代史料中的土贡物产信息,列表统计分析可得,此期蜂产品(以蜂蜜、蜜蜡为主)的地理分布集中于南方,尤其以山南道和江南道的出产州郡数目最多。这种分布特点可能是由于植被(蜜源植物)的分布特征所致。在土贡蜂产品的内部构成方面,蜜蜡与蜡烛约占75%,而蜂蜜则占25%。说明唐代上层社会中可能对蜜蜡的需求量可能更大。在蜂产品贸易方面,渤海产蜂蜜大量输入日本,外国蜂产品则多作为朝贡之物进入国内。根据敦煌吐鲁番文书,可以获取关于蜂产品物价的重要信息。对比同为甜食的砂糖、石蜜等物,蜂蜜的单位价格要更低。蜂产品在唐代医疗、饮食、以及其他日常生活领域应用颇多。蜂蜜、蜜蜡、蜂子、蒲黄等在唐代医书、本草中被列为上品药,在各种方书中应用极其普遍。蜂蜡疗法、蜂毒疗法是独特的治疗手段。蜜灸和炼蜜是重要的中药炮制方法。蜂蜜和饴糖、蔗糖并为唐人获取甜味的三大来源。唐代蜜制甜食有蜜饮、蜜饯、蜜制面点等种类。除此之外,蜜和蜜蜡还被广泛运用到制烛、熏香、密封、传信、染色、美容、洗衣、铸造、制印、兽药等其他日常生活领域。在前人的基础上,唐人对蜜蜂的生物学认识不断具体深入,对蜂之毒性、习性、分型、种类、敌害等信息有进一步的了解。当然,在当时这些只是模糊性的认识,零散见于时人著述之中,尚未形成系统观点,不应作过高评价;在唐代社会,蜜或蜜制食品是深受欢迎的珍馐美食,以此上贡、赏赐、待客、馈赠之记载常见于文献之中;在佛、道教典籍里,蜂蜜皆被视为珍品。既是供奉的佳肴,也是炼丹服饵时必备的良药。蜂蜜甚至被神秘化,常出现在佛道教神话传说之中;在文学作品里,蜂意象之寓意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无论是对身体部位的隐喻,还是在传奇小说中的象征意义,都体现出这一主题在文化史探索中的价值。
其他文献
三新集团公司是1993年创办的民营科技企业,是自治区体改委批准成立的白治区第一家科技型股份制试点企业,也是自治区科委认定的全区首批三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集团所属6个子公
近些年来,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区域一体化组织、区域一体化新形势不断涌现,世界各地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化,其中,市场一体化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环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的重要举措。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实现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有助于消除商品、要素流动阻碍,实现资源、服务、市场的共享,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助
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科技人才使用和人才资源也日趋国际化,科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科技人才流动
禽流感即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又称真性鸡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流感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家禽身上,且传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导致各个地区高楼大厦越来越多,这些高楼大厦使得玻璃幕墙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玻璃幕墙却极易被污染,传统的使用人工进
省纪委三次全会的召开,应该说是辽宁的反腐败斗争不松懈、不停步、再出发.丹东地区作为整建制县区转隶的地区,在全国率先完成这项任务,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了中央纪委
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成果产生、权属确定、价值评估、作价投资、税收执行、校内管理等环节存在不足与发展瓶颈,影响了成果转移转化的效率。促进高校成果转移转化,需要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王船山诗论体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王船山诗论中一些重要范畴却缺少深入的探讨.以致歧义甚多。如;船山诗论中的“势”范畴,有的认为,指宛转
学习是从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学习的阶段性成果如何可以通过具体的问题的解答来反映,在问题解答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其中有些错误还具有典型性,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复
本研究收集1998年至2018年共计21年间的中外应用语言学论文,以国内的《语言文字应用》和国外的《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两本杂志作为数据源,在此基础上查找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