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泡型棘球蚴病肝外脏器转移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fine_mi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的:肝泡型棘球蚴病肝外脏器转移的出现是该病最具危害性的方面之一,也是患者因病致死的重要原因。若早期发现转移灶尚可通过多学科会诊后实行联合手术予以根治,但是早期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加之流行地区多为偏远地区,医疗设备与诊疗水平相对落后,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目前肝泡型棘球蚴病肝外脏器转移的机制尚未明确,相关危险因素也未完全确定。本研究通过分析肝泡型棘球蚴病肝外脏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肝泡型棘球蚴病肝外脏器转移的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进而实现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预测与风险评估。方法:回顾
其他文献
学位
近些年来,工业水平的发展及人类活动的增加,加剧了地球环境的恶化,从而也推动了对环境污染监测问题的研究。科技的进步使环境监测的手段和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对于大气环境监测来说,由于大气遥感探测技术在监测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成为获得全球大气状况的重要方式之一。项目组研制的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通过光谱成像技术,获得全球高光谱数据,基于此获取全球大气痕量气体的分布与传输。基于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
学位
目的:观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肝组织中Smad2、Smad5、Smad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各蛋白亚型在泡型肝包虫病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表达量的变化及其潜在关系。方法:收集20例泡型肝包虫病患者术中肝组织标本,每例分为病灶边缘A组(距离病灶0.5cm内)、病灶边缘B组(距离病灶0.5-1.5cm之间)、病灶边缘C组(距离病灶1.5cm以外的肝组织)。对标本行HE及Masson染色,检测各组织纤维化的情
学位
目的:观察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肝组织中p38MAPK、BMP7与TGF-β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各蛋白在肝纤维化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从20例肝多房棘球蚴病(HAE)患者术中收集标本,采集部位分为病灶边缘A组(距离病灶0.5cm内)、病灶边缘B组(距离病灶0.5-1.5cm之间)及对照组C组(超过病灶2cm以外正常肝组织),将标本分别行HE、Masson染色检测组织纤维化情况,同时行Western bl
学位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SII的最佳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进行分析。采用log-rank用于比较两组生存时间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
学位
目的:探究肝泡型包虫病中是否存在自噬和巨噬细胞极化,以及自噬和巨噬细胞极化在多房棘球蚴绦虫感染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而研究自噬对巨噬细胞极化是否产生影响。方法:选取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病灶组织、边缘带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通过RNA-seq以及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自噬和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在基因和蛋白两个层面的表达情况。将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RAW264.7与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共培养,选取第1、3、5
学位
目的:本文对于肝泡型包虫病(AE)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共感染展开研究,分析AE与HBV共感染,评价其临床特征。并分析AE与HBV共感染对于肝纤维化的程度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的临床资料,清晨空腹时血清样本,以及收集首次行手术治疗时的肝脏组织。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所收集血清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以及
学位
目的1.RAW264.7与原头蚴共培养行体外实验,探讨PPARs在泡型棘球蚴病中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2.收集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手术切除样本,进一步验证PPARs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1.原头蚴与RAW264.7行共培养,共培养后第1、3、5、7天观察RAW264.7形态变化,并测量细胞长度和面积;2.共培养后第1、3、5和7天收集RAW264.7,通过qRT-PCR和Wes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