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南亭村发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gu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傍校村已经成为一种全国性的高校衍生产物,其具有复杂的空间特质。研究傍校村早期的形成过程有助于从微观角度进一步了解高校与其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研究对象,以大学城的建设为边界,对南亭村的空间演化过程进行实证研究。论文从南亭村的街巷空间、商业空间和居住空间三个物质功能空间的演化情况入手,归纳了南亭村空间演化的基本特征。同时,结合相关傍校村成因的研究成果,对南亭村空间演化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傍校村规划整治的相关建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个案研究法与深度观察法,同时辅以问卷分析。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为论文的研究背景,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是有关傍校村的研究综述部分,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对傍校村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重点从三方面对傍校村的形成因素进行概述。第三~五章为实证研究部分,是全文的主体。 第三章介绍了为什么选择南亭村作为本文研究案例的原因。 第四章从居住空间、商业空间、街巷空间三个主要的功能空间阐述了南亭村自广州大学城建设以来发生的空间演化过程,归纳其基本演化特征。 第五章分析了南亭村空间演化的动力因素。 第六章提出大学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的相关启示及傍校村的改造发展建议。 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从南亭村空间演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证明其还处于傍校村的初期阶段;验证了南亭村空间演化的动力因素符合傍校村的一般成因,并受到交通要素的影响;同时证明了傍校村形成过程中的空间演化是非均质的,可能出现多次的区域中心替代现象;另外,阐释了影响傍校村形成快慢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周边高校的建设情况;最后指出,我国的傍校村研究对于指导实践改造,丰富校园规划理论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中庭空间在酒店的设计中应用频繁,故对酒店中庭的研究,对于酒店设计无疑是一种有益补充。论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目前尚未有对于中庭的明确定义,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住宅建设中户外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论文通过对北京市居住区中,五个随机性的居住区户
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大兴建设,其载体高铁客运站的建设工程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高铁站前广场作为高铁客运站与城市交通的过渡空间,是高速铁路、轨
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获取信息习惯的变化,人们更多的使用在线数据资源,上网阅读很有可能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图书馆的传统
寒地城市设计对于所有位于严寒区域的城市和社区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来自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并且目前居住在被称为“冰城”的哈尔滨,我意识到关于这方面城市的研
本文以历史发展轨迹为主线,系统疏理了广州园林自然要素形成的内因及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历程、塑造特征及功能演变。包括植物、水及山石的诸自然要素在传统大文化思潮下逐渐完成
宜居城市是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从居民生活需求角度构筑的一个理想城市发展模式,在对宜居城市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宜居城市目标下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对于使宜居城市真正地
本文旨在系统考察中国(大陆地区)建筑期刊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时期建筑期刊的办刊宗旨、内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建筑期刊与建筑文化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今后我国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土遗址资源,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以及文化建设活动的进步,以土遗址展示和保护为主要内容的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也将日益活跃。遗址作为人类历史的见
空间分析是城市设计研究和实施项目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功能。将GIS空间分析技术引入城市设计,将有助于在理性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判断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