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美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后半叶的英法两国。唯美主义艺术家们推崇“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原则。这一艺术思潮的哲学基础建立在康德的“审美判断的无利害性”及“无目的之合目的性”的美学思想之上。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和济慈是他们公认的唯美主义先驱。王尔德是唯美主义运动的领袖,他的唯美主义理论系统而独特,他提出“艺术至上”和“唯有美才有永恒价值”的文学观点,并在其创作的小说、戏剧和童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日本的唯美主义是英法两国唯美主义的继承和变异,讲究异国情调与江户情调的融合。川端康成是二战后日本最著名的小说家,他集“唯美”与“现代”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孤独之美、悲哀与幽玄之美和死亡之美。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唯美主义,但作为一种倾向,唯美主义在创造社和新月诗派的创作中均得到了或隐或显的表现。 冯沅君、苏雪林、庐隐和石评梅在五四时期都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她们都不是典型的唯美主义作家,但她们在其创作中都表现出了一种“唯美”倾向。由于她们不同的个性特征、人生经历和追求及艺术见解的差异,创作风格却也不尽相同。冯沅君表现为一种在个性解放旗帜观照下的“唯美”情怀;而苏雪林在向传统回归的过程中表现为一种“唯美”情怀;庐隐在感伤悲哀的咏叹调中也体现出一种“唯美”情怀;石评梅则在与记忆的对话过程中尽情展现自己的“唯美”情怀。 中国的唯美主义与英法和日本的唯美主义都不同,是一种以“灵”为核心的唯美主义。灵魂之美以其强大的威力压倒了肉的因素。冯沅君、苏雪林、庐隐和石评梅受此影响,在爱情观念中都表现出“唯灵”倾向,追求精神恋爱。同时,她们都在对母爱的歌颂中实现了自己的诗意安居。此外,冯沅君、苏雪林的作品中都表现出一种绘画美;庐隐和石评梅因个性气质的接近,都有意在作品中营造凄美的意境;而苏雪林和庐隐则用童话模式建构自己理想的婚姻生活。 我希望通过这篇论文可以从一个方面开启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