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菌株F14降解菲过程中细胞表面性质变化及对土壤中多环芳烃修复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xtronn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PAHs)具有较大的固水分配系数且生物可利用性偏低,容易对土壤造成大面积污染,使人类活动及生态健康遭受不良影响可能性增大。土壤PAHs污染已成为主要生态问题,PAHs的修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融合菌株F14是一株高效降解PAHs的菌株,由假单胞菌和鞘氨醇单胞菌作为亲本,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融合而成。为进一步了解降解菌F14对PAHs代表物菲的降解机制,本文从微生物细胞膜的角度考察了菌株降解菲过程中细胞膜上表面物质的变化情况。利用室内模拟的方法,探讨了融合菌株F14对土壤环境中PAHs代表物菲的降解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并分析了土壤酶活性以及降解菌的生长情况。分别以校园内清洁土壤和焦化厂厂区内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菌株F14在PAHs污染土壤中的降解性能,为更好地修复土壤环境中的PAHs污染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细胞膜表面脂多糖、磷脂及脂质过氧化物与降解菲的浓度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菲的浓度增大,磷脂及脂多糖含量也随之增大,当浓度大于150 mg/L时,磷脂含量减小,脂多糖含量继续增大,丙二醛的含量随着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融合菌株F14具有较高的表面疏水性,处于对数期以及稳定期的F14表面疏水率达到69.7%,65.2%。这对污染物的去除有很强的促进作用。(2)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含水率、接种量及添加营养元素对菌株F14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菲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菌株F14对土壤中菲的降解效果较好,且在接种量为2 m L(浓度0.5 g/mL)、含水率约为60%的条件下最适合菌种生长,C:N:P比例对菌株F14的降解作用影响并不明显。在菲的污染水平为100 mg/kg时,仍有大约30%的菲被降解,说明菌株F14至少能耐受环境中100 mg/kg的污染水平。(3)为探究F14对菲降解过程中生物反应活性,测定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脱氢酶(Dehydrogenase,DHA)的活性,结果表明,土壤中菲的添加刺激了DHA和PPO,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刺激作用。此外,融合菌株F14可以在土壤中存活,菌数量随着菲的降解有不同变化。在菲污染土壤中检测到的F14的数量大于无菲土壤中检测到的菌数量。(4)为了探讨菌株F14对焦化土壤中PAHs的微生物修复可行性,应用菌株F14对PAHs工业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实验。结果表明,接种F14对PAHs的修复有促进作用,降解60d后,PAHs总降解率平均达到42%;接种F14对2-3环PAHs降解率的提高更加明显,低环PAHs的平均降解率大于空白对照组12个百分点。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嫩江大赉站1986年野外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三十多年系列最小流量资料的成因特性以及合理性。根据这部分资料,通过上下游分析,应用上游江桥站流量修正大赉站受回水影响年
CDPK11是钙依赖蛋白激酶家族的重要成员,为了获得纯化的His-CDPK11融合蛋白,首先克隆了1 488bp的CDPK11全长基因,酶切连接构建到pGEX-4T-3载体上,获得His-CDPK11原核表达载体
清河水库土坝沉降观测是从1960年8月开始的,到1966年4月,由于多方面原因使这段时间的沉降观测资料精度不够。虽经修正。但沉降资料仍不能准确反映清河水库土坝沉降规律,只能用于
广坪河梁式跨越为兰成原油管道工程与中贵天然气管道工程共用,采用卷扬机牵引预制管道、空中发送的方式完成跨越管道的就位。介绍了该施工技术的特点,探讨了其施工操作要点,
甲烷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SMDA)系统具有产甲烷同时脱除无机氮(NH4+-N、NO2--N和NO3--N)、有机氮和有机碳的功能。本文通过在UASB反应器中构建SMDA系统,探讨了不同纳米材料(FF
城市景观水体的流速差、自净容量小、易出现水质恶化与水体的富营养化,而水质模型作为研究污染物在水中迁移、转化规律的重要工具,在景观水体的水质变化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
<正> 在八十年代前期美国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某种非理性主义的因素。当然,那只是有感而发,并不是全盘否定理性主义,而只是为了纠正美国现实中某些极端理性主义之偏
走进西畴县兴街镇江龙村,一条环绕村庄、宽阔平坦的进村入户水泥路,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幢幢楼房,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橘子林,让大家看到了小康村、生态村、文明富裕村的崭新风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吉林省西部10个县市第四系潜水水样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10个县(市)潜水水质的相对优劣情况,并将水质变化情况与各地盐碱地面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重金属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尤为严重。我国砷和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砷和锑的采选冶工业发达,相关产品使用广泛,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