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牙冠切除术拔除近下牙槽神经管的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f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锥形束CT影像学检查,通过测量部分牙冠切除术术后剩余牙根移动距离,观察术后疼痛、下牙槽神经损伤、牙本质过敏和感染,初步探索部分牙冠切除术术后常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意义。方法:本研究选择近两年(2012.9~2014.9)来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要求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20-40岁,平均年龄(29.6±6.0)岁,阻生牙44颗,左侧23颗,右侧21颗,水平阻生17颗,近中阻生27颗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纳入标准是经锥形束CT扫描,显示牙根紧密接触下牙槽神经管管壁。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行部分牙冠切除术,术后24h、7天复诊记录患者的疼痛反应、牙本质过敏、感染情况,术后6个月再行锥形束CT扫描,测量牙根移动的距离。完全离开神经管后,拔除剩余牙根,术后7天检测下牙槽神经的感觉功能。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术后疼痛和牙根移动距离的影像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牙本质过敏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4颗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去除部分牙冠术后均无感染,拔除剩余牙根下牙槽神经无损伤。2.术后24h疼痛发生率为31.8%(14/44),VAS分值平均为1.4(SD,2.2),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阻生牙的萌出状态、阻生深度与术后24h疼痛有关,P﹤0.05,未萌出的、低位阻生牙比萌出的、高位阻生术后疼痛严重。术后第7天疼痛发生率为0。3.术后24h牙本质过敏发生率为79.5%(35/44),敏感指数为1、2、3的发生率分别为9.1%、36.4%、34.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萌出状态、阻生深度及牙髓暴露与术后24h牙本质过敏有关,P﹤0.05,术中牙髓暴露的阻生牙比未暴露的术后牙齿敏感程度更重,而未萌出的、低位阻生牙比萌出的、高位阻生牙术后牙齿敏感程度轻。术后第7天牙齿敏感发生率降为27.3%(12/44),敏感指数为1的占18.2%(8/44),敏感指数为2的占9.1%(4/44)。4.所有剩余牙根均远离神经管移动,6个月内移动距离平均为(2.5±0.6)mm,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剩余牙根移动距离成负相关,P﹤0.05,年龄越大,移动距离越少,年龄越小,移动距离越多。结论:1.部分牙冠切除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2.对于近中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部分牙冠切除术是一种能减少甚至消除下牙槽神经损伤的拔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随着中药加工工艺的发展,中药颗粒剂逐渐取代传统的中药饮片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但配药过程仍以传统的手工称量为主,配药操作主要依靠药剂师手动进行,需要耗费了大量的
采煤机截割部的传动齿轮是采煤机中承受低速重载、冲击振动的重要部件,是采煤机最容易产生故障的部位,常用材料为20Cr Mn Ti钢。因此,有必要开展低速重载工况下渗碳20Cr Mn T
高压静电分选是利用物质的导电特性、介电常数差异,使静电力、重力、离心力等有效地作用在所有粒子上而实现分选,具有高效、低耗、环境友好等显著优点,是废旧电路板无害化处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化媒体传播为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建立与维护带来创新与变革。消费者生成广告深化了消费者在互动传播中的主体意义,为品牌传播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其品牌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加强政府环境管理显得重要而又紧迫。而全国两千多个县级政府环境管理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政府环境管理工作的成败。本文以县
【背景】酒精性肝损伤严重威胁酗酒人群的健康,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一般认为氧化应激、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凋亡与乙醛毒性均与酒精性肝损伤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企业飞速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出现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传统商业模式,并对传统行业产生巨大冲击,“互联网+”的模式随之诞生。如此环境
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农史学会等国内29个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8月21日至30日在南昌召开。美国、日本及香港、台湾的海内外150多
<正> 新华社南昌9月2日电 (记者卢晶、人民日报记者余清楚)一百多位海内外知名学者近日聚会南昌,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中国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四十多年来,新中国的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