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智能化GNSS多路径误差处理及变形提取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作为一种具备实时、全天候、高精度等特点的时空基准服务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与地球科学相关的研究中。地表和结构体的变形监测,一般采用短基线相对定位的方式,基于双差技术可消除接收机端和卫星端相关系统误差,基本消除几何距离相关误差,但多路径误差无法通过差分削弱,因此多路径误差成为限制变形信息高精度获取的主要误差源。面向GPS多路径误差处理已经展开了深入研究,然而,现阶段对于星座异构的BDS和多系统的GNSS多路径误差削弱研究还较为有限。此外,GPS多路径误差在观测值域中可基于时空相关性抑制其影响,但是多系统GNSS观测卫星数目庞大,极大限制了观测值域削弱多路径的处理效率。鉴于此,本文围绕BDS观测值域多路径误差的空间相关性和多系统GNSS坐标域多路径非线性特性,展开多路径误差实时削弱模型、动态变形提取模型和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结构体实时变形信息分离模型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单差半天球模型SD-MHM,基于BDS-2/BDS-3观测值域多路径误差的空间相关性,削弱BDS多路径误差,提高了 BDS短基线定位精度。此外,部分BDS-3MEO卫星的两期轨道重复周期观测时长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将影响恒星日滤波方法的处理精度,而SD-MHM可有效降低该现象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该模型将9天平均E、N、U方向定位误差的RMS降低了 56.4%、63.9%和67.4%。而且该模型可显著地削弱具有7天跨度观测数据的多路径误差。SD-MHM为常规接收机提供了一种普适的BDS多路径处理策略。2)针对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存在模态混叠等问题,提出了结合经验小波变换EWT和附有参考信号的独立分量分析ICA-R,采用先验多系统GNSS多路径误差作为参考信号,构建EWT-ICA-R方法,削弱GNSS监测序列中的多路径误差,精准提取变形信息。实验表明,EWT-ICA-R方法对每天加入60mm沉降变形,E、N、U方向分离的沉降变形信息的与仿真沉降变形互相关性极高,并且变形信息的分离精度达到了毫米级,这相比每天的沉降量是微小的。此外,该算法对振动变形同样是有效的。3)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融合的CNN-LSTM深度学习方法,用于多路径误差实时预测及改正。分析了 CNN-LSTM方法实时削弱多系统GNSS多路径误差的可行性,并从13天多系统GNSS观测数据的统计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针对GPS,使用CNN-LSTM方法与恒星日滤波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 CNN-LSTM方法对不同系统间组合数据削弱多路径误差的普适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削弱多系统GNSS多路径误差,对不同系统间组合观测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CNN-LSTM方法对13天的GPS坐标序列不受时间跨度影响,各天改善程度均优于恒星日滤波方法。4)提出了一种联合时频掩蔽和卷积神经网络方法(TMF-CNN),用于提取混叠在多系统GNSS数据中的变形信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海量仿真变形信息和先验多路径误差的时频掩蔽特征,然后在解码阶段实时分离多系统GNSS原始数据中的混叠变形。首先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分析了 TMF-CNN分离变形信息的可行性;然后对不同训练样本、不同观测场景、不同系统组合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泛化性试验。实验表明,TMF-CNN均能精准提取GNSS监测序列中的变形信息,此外,不同的参数模型并不影响变形信息提取精度,并且仅使用特定方向训练数据(如北方向),训练出参数模型,对迁移场景下的观测数据依然具有良好的提取精度。图[47]表[15]参[134]
其他文献
皖北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探查或揭露多处陷落柱,且部分区域存在岩浆岩侵入;在开采过程中发生多次松散层突水、断层突水、陷落柱突水、离层突水等水害事故,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对深部煤炭资源开发与浅部煤炭资源回收带来很大隐患。本文根据皖北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运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对皖北矿区断裂构造发育特征进行分析。依据区内钻孔资料和抽放水试验资料,绘制了主要含水层水位和单位涌水量
近年来,随着汽车不断朝着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和共享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成为了当前汽车产业革命发展的主要进攻方向和技术竞争领域,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汽车制动系统也逐步向机电一体化、集成化和模块化发展方向迈进。传统真空助力器形式的制动系统,受其机构及工作机理的限制,具有制动时人机制动力相互耦合,建压响应缓慢等不足,无法满足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要求制动系统应具有人机制动力解耦、轮缸液压力精
图像生成在深度学习实用化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尽可能大的细节完善的图像以及按照需求生成对应的图像,提供更可靠地信息。针对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图像生成网络模型存在的图像生成不受控,以及模型训练时间较长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生成改进模型。以解决图像生成的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和深度卷积对抗神经网络(DCGAN)的作为基准,并对基准模型改进使其在生成目标类型图像任务
矿井通风安全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矿用风门作为通风系统中常见的通风设施,在矿井通风系统隔离风流、分配风流以及生产运输等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但大多数煤矿企业仍使用传统风门,该种风门存在控制方式单一、自动化程度较低且不具有调控风流作用等问题;部分煤矿企业依旧采用传统人工记录的方式去采集、记录风门工作信息,该方式存在数据处理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和信息存储混乱且准确率低等问题,同时对数据管理
双曲拱桥作为一种独特的上承式拱桥在我国西南地区较多存在,但由于其独特的受力形式及较久远的建成时间,使其在承受较大或较高速的移动荷载时有更大破坏的可能性。本文以贵州省福泉市三江口镇三江口大桥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建模计算及与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桥梁的动态性能及在活载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分析,本文所做研究如下:(1)根据桥梁设计图纸并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对其进行建模分析,
潘三煤矿17102(3)工作面运输顺槽埋深800m,是典型的深部斜顶回采巷道。以其为工程背景,采用共形映射函数和复变函数法求解了斜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解析解,并结合强度准则定义了围岩稳定指数,获得了深井斜顶回采巷道围岩稳定特征。然后,基于锚杆弹性本构模型建立了计算锚杆工作阻力、锚杆轴力和杆体剪应力的力学模型,获得了预紧力和锚固长度对锚杆工作阻力的影响规律、斜顶巷道全长锚固锚杆轴力和剪应力的分布规律以
作为新基建时代的热点——自动驾驶,其范畴涉及定位、导航、路径规划、智能控制等技术领域,还涉及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传统算法领域和深度学习、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等前沿算法领域。其中,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中的定位与导航方向包括GNSS、IMU等全局定位方式和基于激光雷达和视觉相机等传感器的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局部定位方式。
随着材料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领域正在推出重量轻、体积小、性能高的产品,使得机器人系统更加智能化。追求更紧凑、更柔性的结构使得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带来了棘手的控制问题。伴随着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在振动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机器视觉可以分为单目、双目和结构光。单目视觉通过单目相机来获取外部信息,它可以获得二维的平面信息,却无法感知三维的深度信息。双目立体视觉可以实现
城镇人口、土地、生态环境作为衡量城镇化质量的三个重要方面,研究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和西北欠发达地区,中部省份相关研究仍有待深入。本研究基于统计数据、建设用地遥感数据、夜间灯光数据、NDVI等多元数据采用异速生长模型、速率协调模型以及耦合协调模型结合GIS技术,对安徽省2000-201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多数冰川处于退缩状态,但少数冰川处于稳定或者前进状态,尤其以帕米尔和喀喇昆仑山最为典型,被称为“帕米尔-喀喇昆仑山异常”。冰川运动速度通过控制冰量输送变化从而引起冰川变化的响应。为深化冰川变化差异性机理的认识,本文以东帕米高原为例,利用1989~2020年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ITSLIVE数据、2015-2016年的Sentinel 1A遥感数据等获取了冰川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