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的摆放位置对室内细颗粒物的净化效果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发严峻,空气质量也随之下降,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人们开始关注空气质量。据研究,相比室外环境,人类待在室内环境的时间更长,大约占一生中的80%~85%。有研究表明,颗粒物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因素,细颗粒能携带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若长时间处于颗粒物浓度较高的环境会对身体带来不可磨灭的损伤,严重影响自身的健康。为解决室内环境问题,空气净化器作为一种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手段被普遍接受,但空气净化器在实际生活场所中的有效性并未得到充分验证。现在人们在使用净化器时绝大多数是依据个人习惯,不能确定空气净化器的最佳摆放位置以及运行方式,也不确定空气净化器的最佳净化效果。本文以重庆某高校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在房间内放置空气净化器,该空气净化器带有过滤净化功能,通过实验的方法分析空气净化器不同摆放位置对室内PM2.5浓度衰减的差异。首先,利用建立的实验平台模拟办公环境,进行非空调房间下空气净化器对室内颗粒污染物的净化实验。通过在非空调办公环境中营造室内不同污染情形(a.室内室外均无污染b.室内存在污染源c.室外存在污染源),改变空气净化器在室内的摆放位置(位置一~位置六),测量室内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全面分析了非空调办公房间中空气净化器开启后室内PM2.5浓度衰减特性,并将净化器摆放在室内不同位置开启时PM2.5浓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最终确定非空调房间室内不同污染环境下空气净化器的最佳摆放位置点。本实验不仅分析了室内整体PM2.5浓度,还讨论了室内人员呼吸区颗粒物浓度。结果表明,在非空调房间中,当室内室外均无污染或室外有污染但关窗情况下,空气净化器摆放在靠近门的位置净化效果最好,即位置三、位置四;净化器摆放在靠近窗户位置即位置一、位置六,室内颗粒物浓度最高,即效果最差;当室内有污染产生,净化器离污染源越近,对室内颗粒物净化效果越好。净化器摆放在离人较近且面向室内人员的位置对人体周围颗粒物净化效果最佳。其次,在同一个实验平台进行空调房间下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实验。通过营造与非空调房间相同的实验环境,对比空调房间与非空调房间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差异,以及在空调房间中分别将空气净化器摆放在室内6个不同位置时对室内颗粒物PM2.5浓度变化进行比较,确定空调房间下空气净化器最佳位置摆放点。结果表明,普遍来说,空调气流组织对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有加强作用;在空调房间中,当室内室外均无污染或室外有污染但关窗情况下,空气净化器最佳摆放位置为位置五、位置六,即净化器与空调器送风朝向相同的位置。最后,本文基于室内颗粒物质量守恒方程理论,分析空气净化器在非空调房间中污染源的三种不同情形时的室内PM2.5的质平衡方程,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空气净化器在室内工作时的颗粒物PM2.5随时间的衰减规律与浓度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得出,室内颗粒物预测模型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误差在±10%以内,证明了不同情形下颗粒物浓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实验研究,求出实验环境下污染源的PM2.5散发速率9.99μg/(m~3·min),该实验房间的I/O、渗透因子为0.63~0.79,以及空气净化器关闭后至少需要120min室内PM2.5浓度才能突破PM2.5安全浓度值。本研究成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人们使用空气净化器,为空气净化器在室内环境中的净化效果提供参考。通过确定净化器在室内的最佳摆放位置,提高净化器净化效果,减少能源损耗,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室内环境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类健康问题。
其他文献
城市降雨径流过程模拟作为一种非工程手段,不仅能在工程项目建设阶段起到辅助规划、设计以及改造的作用,还能在工程项目运行阶段提供应急模拟、辅助决策以及运维管理等功能。要快速且准确地预测城市内涝风险,构建高精度、高泛化性以及对当地水文条件适应性强的降雨径流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城市降雨径流的模拟主要采用过程驱动降雨径流模型。过程驱动模型不仅建模条件复杂、求解困难,且现有的研究方法难以提高模型参数的
声发射是指材料中局域源快速释放能量而产生的瞬态弹性波的现象。而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布置一定数量的换能器来接收岩体的声发射信号,再通过实时监测、计算可以实现对声发射的源点进行定位。但是这种检测方式的精度受到岩体本身的物理属性、周围环境载荷压力与作用方式以及其所处地理环境等因素所影响,因此定位结果与实际声发射源点坐标往往有较大的偏差。同时从定位方法上来讲,利用数学计算进行定位的传统方法无法考虑到工程实际
随着全球能源的日趋紧张及我国墙体材料的改革与建筑节能政策的推行,泡沫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节能材料日渐受到重视,轻质、保温隔热、防火、减震、施工方便等诸多优点使其作为一种无机墙体保温材料成为当今重点发展的节能环保材料。但由于泡沫混凝土不含粗骨料、水胶比大、内部布满孔隙等自身结构原因导致普遍存在吸水率大、强度偏低等问题,限制了泡沫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论文主要目的是在不影响泡沫混凝土自身结构特点即不改变配合
近年来,无人机辅助物联网中数据收集的方法被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的静态数据收集方法,无人机辅助数据收集的方法克服了地表交通的局限性,可以减少物联网传感节点的能耗,延长物联网设备的使用寿命等优点。但无人机辅助数据收集仍然面临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路径规划是无人机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不同类型的执行任务,建立不同的路径规划问题以提升无人机的服务能效、时延等方面的性能。无人机路径规划可以被划分
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生防资源,具有不易使寄主产生抗性、对环境友好以及良好的扩散效果等优点,应用潜力巨大;然而也存在受环境影响大、杀虫速度慢及生产成本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使用。因此,相关基础研究的强化,对于杀虫真菌农药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Gti1/Pac2家族蛋白是真菌中普遍存在的重要转录因子,对调控真菌生长及致病等过程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模式昆虫病原真菌蝗绿僵菌(Metarhiz
无线系统的迅猛发展给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例如更多的无线频谱资源、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更大的信道容量等。近年来,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作为达成这些要求的有效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随着无线通信设备逐渐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MIMO天线设计也更加紧凑。但是,随着MIMO天线单元的间距越来越小,天线单元之间的耦合会越来越强,进而使MIMO天线的性能
智能汽车是汽车技术创新和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环境感知部分作为智能驾驶系统的信息源,是实现其各项自动驾驶功能的重要保障。相比于其它的感知模式,视觉感知兼具成本低廉和信息丰富的优势,是不可或缺的感知手段。但由于智能汽车行驶环境的多样化,导致单一的视觉目标识别方法难以有效地适用于不同交通场景。结合不同识别方法优势的融合方法已成为改善识别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现有融合识别器的设计主要依赖经验,缺乏系统性
作为重要的基础绝缘材料,环氧树脂在电力装备、电子器件、动力设备等领域应用广泛,其在长期运行工况下会不可避免地承受机械、电场、热应力的作用,产生细小裂纹与电树枝损伤,严重影响装备与器件的使用寿命与运行安全。对环氧树脂绝缘材料机械损伤与电树枝损伤进行快速抑制与自主修复是从根本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技术挑战。本文绕开传统纳米改性抑制机械与电树枝损伤的技术路线,以微
我国一次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而火力发电占我国电力生产总量的70%左右。火力发电过程中,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传统的高温烟气除尘方式对小颗粒粉尘去除率低,由于燃煤烟气温度高、粉尘量大、气体中有腐蚀性组分存在,因此,对烟气除尘装备的影响大。陶瓷膜材料具有耐高温、机械强度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高温燃煤烟气除尘中的应用具有独特优势。但是我国在陶瓷膜高温燃煤烟气除尘工艺研究以及工业应用都处于初步阶段
将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来源之一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具有高燃料效率、零排放以及低噪音运行的特点,同时还代表了未来汽车追求环保的发展趋势。而能量管理技术则是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一项关键技术,其核心在于能够在确保整车功率需求的同时,通过合理分配燃料电池和辅助能源的输出功率优化各个能量单元的工作性能,从而提高车辆的经济性。本文以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在线多目标能量管理策略研究,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