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苏州市某电镀遗留场地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退二进三”战略的逐步实施,多数行业的污染企业,如电镀、石油、化工等行业,均从城市中心区搬迁或关停,遗留了大量受污染场地,其污染程度和对人群的健康危害引起了高度关注。场地健康风险是针对特定场地开展的基于人类健康的一种局域风险评价,不仅可以分析不同场地活动人群受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和潜在危害,还可以为遗留场地进一步的规划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本论文以江苏省某电镀厂遗留场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功能区划分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As、Cd、Pb、Cr、Cu、Ni、Zn、Hg的含量特征,分别应用主成分分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来源、污染程度和健康风险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研究,并发展了一种基于化学平衡模拟软件(Visual MINTEQ)评价地下水重金属形态健康风险的方法及应用于该电镀厂地下水重金属。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结果如下:
  (1)在所有样点,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土壤背景值的均多于5种,Pb、Cr、Cu、Ni、Zn百分百超标,出现大面积累积,污染严重。分析表层土壤变异系数:Pb>Cu>Cr>Zn>Ni>Hg>Cd>36%>As>15%,均属于强变异。各层土壤5种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在1.0m、15m和3.0m深度的含量均超过背景值,说明重金属主要累积在0~3.0m土壤。土壤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的变异系数:As>Ni>Cr>Cu>36%>Zn>15%也均属于高度变异,为多点状或面源污染。
  (2)由SPSS因子分析表层土壤重金属,提取出4个主成分:第一成分包括Cu、Ni、Zn,可能来自电镀厂作业;第二成分由Cr和Pb构成,可能是自然源和人为源的复合源;Cd和Hg分别构成第三组分和第四组分,可能是自然源。由重金属各层土壤总量的因子分析,只提出2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包括Cd、Cr、Cu、Ni、Pb和Zn,说明它们具有形似的污染源,而As和Hg构成第二成分。由此可知,土壤中的Cd、Cr、Cu、Ni、Pb、和Zn含量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而Hg是自然源。
  (3)内梅罗综合指数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土壤8种重金属,所有样点As、Hg、Cd均属清洁,Pb属中度污染,Cr、Cu、Ni、Zn属重度污染。各层土壤5种重金属As、Cr、Cu、Ni、Zn,除As所有样点均属清洁外,其余均对土壤造成了污染,尤其是在土壤1.0m、1.5m、3.0m深度。
  (4)地质累积指数表明,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强弱排序为:Zn>Ni>Pb>Cu>Cr>Hg>Cd>As,As和Cd未受污染,大部分样点Pb、Cr、Cu、Ni、Zn、Hg产生污染,达轻度到中度污染。土壤中As、Cr、Cu、Ni、Zn在1.5~12m土壤中的地累积指数,除了As和Ni在7.5m采样层略有增加外,其余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主要在土壤0~3.0m受到Cu、Ni、Cr和Zn的污染,且土壤1.5m的污染最严重,均达到了严重污染级别。
  (5)基于Surfer软件的普通克里金插值法,绘制表层8种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分布图,结果显示:只有Cr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均高于限值,是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且在电镀车间和填埋区的8种重金属风险均较高,是产生污染的主要区域。土壤中5种重金属95%值的纵向空间健康风险,结果显示:只有Cr的非致癌在土壤1.5m处超过了非致癌风险可接受水平。As和Cr的致癌风险均超过了致癌风险可接受水平,尤其在土壤深度1.5m处,Cr的致癌风险达了10-4。
  (6)基于Visual MINTEQ模型、层次分析法(AHP)和地下水健康风险模型的评价重金属形态方法应用于该电镀厂结果显示:电镀厂地下水中的Cu、Pb、Zn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未危害人类健康;Cu、Pb、Zn各形态的非致癌风险也均小于,且各形态的非致癌风险总和远小于Cu、Pb、Zn的非致癌风险,可见,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取决于重金属形态,而不是其总浓度。
  综上所述,该遗留的电镀场地土壤已受到这8种重金属的污染,尤其是Cr、Cu、Ni、Zn,污染源极大可能是电镀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健康风险危害较严重的均在1.5m深度处,0~3.0m深度是主要受污染空间;表层土壤仅Cr的风险值均大于风险可接受水平,是主要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重金属,有助于为土壤防治和后期修复提供决策、管理信息。发展的地下水重金属形态健康风险评价及其应用,证明了重金属形态决定健康风险,完善了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体系。
其他文献
目前,高温车辙是我国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水泥路面优异的抗车辙性能,因此结合两者优点的半柔性路面应运而生。经实践发现,半柔性路面因水泥砂浆和混合料骨架强度不匹配而出现了路面开裂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性能和寿命。本文针对半柔性路面的问题,通过在砂浆中添加乳化沥青进行改善。首先,筛选乳化沥青和优化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的配方,通过改变砂浆油灰比得到不同强度的砂浆;其次,对沥青混合料骨架进行配
学位
溶剂脱沥青工艺作为提高减压渣油加工深度、增加轻油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重油轻质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分别以中胜减压渣油和某企业沸腾床加氢尾油为原料进行超临界回收溶剂脱沥青工艺研究,旨在探索出最优的工艺条件,实现重质油的高效利用。由于中胜减压渣油的康氏残炭值和沥青质含量高达15.53wt%和5.63wt%,质量较差。不宜作为裂化原料。因此,采用超临界回收溶剂脱沥青工艺对其进行加工,分别考察了抽提
学位
该文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程序控温仪器进行热处理,制备出了成本费用低,能满足应用要求的纳米TiO光催化膜,并将其应用于废水去除其它方法难以去除的有机污染物如CCL,CHCL等,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系统评价,探讨了纳米TiO光催化膜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机理,并将制备条件、膜结构与光催化活性关系进行关联,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做了有意义的探索.研究表明:晶型种类、晶粒尺寸、表面面积、表面水合状态、羟基化作
学位
在实现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超临界萃取技术受到广泛重视并被视为一种洁净的高效提取技术.该文分两部分分别探讨了该技术在中药材农残去除与中草药药用成分提取方面的应用研究.第一部分首先综述了超临界萃取技术在痕量农残提取与分析中的研究应用情况以及中药材农药残留状况.在第二部分,首先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中草药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并详细介绍了超临界萃取川芎药效成分研究状况.川芎是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
学位
该文试图探讨用溶胶—凝胶合成新的尖晶石型LiMnO材料,以提高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并研究了所合成的尖晶石型LiMnO材料,考察了其性能、合成条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高温下的性能衰退以及不同掺杂离子对尖晶石LiMnO材料性能的影响.这不仅在锂离子蓄电池的理论研究方面,而且在实际应用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的研究发现:1.溶胶—凝胶法可以合成产品形貌和微观结构优良的尖晶石型LiMnO材料.2.
该论文主要目的是,以超临界丙烷(CH)作溶剂,用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技术共沉析制备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载体的茂金属催化剂二氯二茂钛(CpTiCl)微粒.该论文测定了PMMA-CH二元体系的溶解度数据,用溶液模型和经验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关联,得到了很好的关联结果.同时测定了PMMA-CpTiCl-CH三元体系的溶解度数据,比较了其与二元体系(PMMA-CH和CpTiCl-CH)溶解度数据的差
学位
随着近些年来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及汽车结构的日益复杂与完善,传统的汽车维修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的发展,因此智能化地对汽车进行故障诊断已成为广大学者研究和学习的重要课题。在当今社会,汽车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坏处,例如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针对环境污染,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限车、限排措施,排放法规也越来越严苛。要有效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首要任务就是在汽车维修过程中,找到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修建在地下,结构荷载较小,线路较长,且容易跨越城市不同的地质单元,地下水对轨道交通施工及运营过程中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在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或者未来地下水位可能变化较大的地区。轨道交通地下构筑物受地下水浮力影响更大,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抗浮水位设防问题,抗浮水位的取值不仅关系到地下构筑物的结构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  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抗浮水位研究目的是为了给设计提供抗水
学位
水泥稳定基层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公路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基层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强度高、稳定性好、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但水泥稳定类基层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其可能因为干缩而导致路面开裂,进而会导致沥青出现裂缝,在其后的蔓延过程中会引发路面的结构性破坏。  兵团垦区有大量的天然砂砾资源,不过其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且级配组成复杂、存在一定的混合料强度欠缺等问题,这对其设计和施工造成了一定
学位
随着化石燃料日益紧缺及城市文化的发展,国内部分城市开始投入运用纯电动商用车。但从电池技术水平方面分析,这种商用车比较适合用在小型车中,无法达到中重型商用车动力学、延续行驶里程方面的实际要求。当前,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发展主要方向,而汽车动力研究中主要集中在燃料电池、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方面,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属于一种过渡中间阶段,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较,汽车尾气排放和经济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