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径向水平井压裂裂缝形成机制与参数设计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QUIRREL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国煤层气单井产量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先在煤层气直井或水平井眼内侧钻若干条径向水平井、再进行水力压裂的“径向水平井压裂”增产技术思路。采用室内实验结合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该技术应用于煤层气直井时的裂缝形成机制以及压裂参数设计开展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1.采用天然煤样开展了煤岩径向水平井压裂室内实验,获得了两种裂缝形态,一种为沿层理水平起裂+“一平多纵”的缝网形态,另一种为垂直起裂+T型缝形态。实验条件下,当孔眼方位偏离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较大时,易形成第一种裂缝形态,否则易形成第二种裂缝形态;沿层理水平起裂的试样中,孔眼长度越长、分支数越多,起裂压力和延伸压力越低;“一平多纵”的裂缝形态下,垂直缝的走向不受径向水平井眼方位影响,水平缝的扩展范围基本可以覆盖以径向水平井长度为半径的圆形区域;煤岩岩石性质的差异可能导致相同布孔方式下起裂形态的不同。2.基于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模型开展了煤岩特性对径向水平井压裂起裂形态影响规律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径向水平井压裂起裂形态受煤岩抗拉强度和渗透率的各向异性以及非均质度影响明显;本文计算条件下,煤岩各向异性程度越低、非均质度越高,即割理越发育,越有利于径向水平井压裂形成垂直起裂,否则易沿层理水平起裂;垂向应力越大,越有利于径向水平井压裂以垂直缝起裂。3.对实验获得的两种裂缝形态进行了产能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与射孔压裂完井的产能对比,以径向水平井所在层理面水平起裂形成的“一平多纵”的缝网形态对产能的提升幅度较大,可作为径向水平井压裂的目标形态;水平缝半长对产能的影响要远大于孔眼长度,因此应尽可能增大水平缝的扩展面积;为保证沿层理水平起裂,目标层位的煤体结构应以割理发育较低的原生结构煤或块状结构煤为主,上覆岩层压力应低于或略高于最大水平主应力。4.以“一平多纵”裂缝形态为原型建立了煤层气径向水平井压裂离散元数值模型,对影响缝网改造体积的地应力条件、施工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煤层上覆岩层压力为中间主应力时,最有利于径向水平井压裂形成较大规模的缝网,为最小主应力时,最不适合径向水平井压裂;井眼长度越长、压裂液黏度越高,天然裂缝改造体积越大,越有利于单井产量的提高;对于脆性较低(低弹性模量)、坚固性较弱(低节理刚度)、胶结度较差(低内聚力和低内摩擦角)的煤层,如井网密度较大,则可采用短径向井眼和低黏度压裂液实施多井同步压裂,以获得较大区域的缝网改造效果,提高整体产能;布孔层数可依据煤层厚度而定,单层最佳布孔方案建议为4分支90°相位布孔,孔眼方位与水平应力为45°夹角。本研究可为煤层气增产提供新的技术思路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设计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传统活性污泥法(S1)和膜生物反应器(MBR,S2)工艺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差异。[方法]通过Mi 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处于驯化期的S1和S2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
为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贵州本土野生牧草金荞麦,从2009年-2010年利用经栽培驯化后的黔金荞麦1号、开阳金荞麦与原始群体在贵阳进行品种比较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黔金荞麦1号在干
[目的]研究常温下蓝莓在产地的采后保鲜技术。[方法]在常温下将浓度为0.5%、1.0%、1.5%、2.0%、2.5%的壳聚糖以及对照组(蒸馏水)对蓝莓进行涂膜处理,研究各处理蓝莓腐烂率、
研究背景情报学专业是一个涉及医学、卫生管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医学院校中的中国医科大学、白求恩医大、同
在航空、航天、舰船、冶金和交通等领域的许多大型机械和测试设备中,大流量高响应三级电液伺服阀被广泛应用。为打破国外对三级电液伺服阀的技术和价格垄断,进一步提高相关重
康青9号(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青稞是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选育出的优良春性品种,全生育期130 d左右,叶片大小适中,株型较松散,株高80~110 cm,子粒
为了深入了解自行组装模式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性能,基于地震模拟振动台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提出了振动方向、驱动方式、台面尺寸及控制模式等方面振动台参数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目的]研究费约果叶片槲皮素提取工艺,优选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提取率、槲皮素收率和槲皮素纯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
采用2010年水质监测资料,综合评价青岛市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现状,分析水质污染成因。评价结果显示:地表水供水水源地水质较好,地下水水源地污染严重,仅有38.2%的监测井水质达
本文在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的内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相关理论,包括生态贫困理论、区位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迁移理论、社会适应理论等进行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