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见义勇为地方立法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义勇为是指公民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在非职责范围内,为避免或者减少国家、集体、他人的财产和公民人身安全利益的损害,行为人不顾个人安危而积极实施的危难救助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行为。该行为具有非职责性、无义务性、行为人主观上的利他性,行为对象的公益性,行为时间上的紧急性和行为的多方面性。见义勇为不仅包括危难救助、勇斗歹徒,还包括抢险救灾行为。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来调整见义勇为,调整见义勇为的相关法律散见于我国民法、侵权责任法、刑法和社会保障法中。相比之下,见义勇为地方立法却较为积极,从1991年至2010年的20年间,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共出台见义勇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60部,其中16部法规、规章先后被修订或被废止,现行有效的见义勇为法规、规章共44部。我国见义勇为地方立法的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法,但见义勇为地方立法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对见义勇为的申报、确认,对见义勇为者的奖励、保护及见义勇为基金问。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会涉及到行政机关的职权,涉及到行政法律关系,也即是行政机关与见义勇为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对见义勇为的确认、奖励和保护的规定,正是行政法中的行政确认和行政奖励等具体行政行为的规定。从这方面看,见义勇为地方立法应归属行政法部门。但从另一方面看,见义勇为者在见义勇为过程中,可能会因加害人的侵权行为而受到损失,此时的加害人是侵权责任人,应依据《侵权责任法》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而被见义勇为人员救助者,即民法上的受益人,依据公平责任原则,受益人应给与见义勇为者适当的补偿。因此可见此时见义勇为又是防止侵害行为,应归属民法部门。所以,见义勇为主要兼有行政法和民法两个部门法的性质,应该从这两方面综合分析。见义勇为地方立法的主要内容涉及到见义勇为申报、确认、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者等主要问题,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对同一问题规定各异,参差不齐。这种立法现状常使见义勇为者的权利难以得到有力的保护,基于这种现状,从完善地方见义勇为立法的角度,需要对申报、确认和奖励制度进行完善,力求使这些制度内容更加完善,合理。从而可让见义勇为者的权利得到有力的保障,通过对见义勇为者本人及其家属合法权益的全面保护,激发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见义勇为传统美德的热情,以达到弘扬正气、匡扶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目的。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法院附设诉前调解,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型纠纷解决机制,是传统纠纷解决方式与现代司法资源的优化整合。论文第一章首先阐明法院附设诉前调解是指纠纷由当事人
piRNA是继siRNA和miRNA之后发现的一类新型非编码小RNA,其与Piwi蛋白协同作用参与piRNA通路,保护动物生殖细胞的遗传信息免受分子寄生虫如转座子的有害影响。近年来,人们对pi
在生活节奏渐快的当今,需要慢慢学习品读的先辈的文化逐渐被主流抛弃。旧的文化需要寻找到新的普适性,以使自己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被新事物覆盖。所以,与网游产业的"不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新时期的客观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人生追求和道德规范;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也是个人健康成长和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 Leading cadres talk about party s
The compliance modeling and rigidit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the lower mobility parallel manipulators are still to be remained as two overwhelming challenges
建设和谐社会,顺乎人心.联系当今实际,我提一个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纲,供决策参考.rn一、缩小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各国都有,并将长期存在,问题是不能太大.贫富悬殊是社会的振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