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多糖脱色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er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食品保健方面,由于灵芝能润泽肌肤,轻身不老,以美容为目的的灵芝产品将是今后开发的重点。然而,灵芝多糖由于提取工艺落后,产品色泽呈黄褐色,主要杂质有色素、蛋白质和一些小分子物质,严重影响了化妆品的色泽。本文围绕灵芝多糖脱色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1.灵芝多糖的提取与预处理。以灵芝子实体为原料,提取工艺采用固定水料比为20:1,85℃下水浴振荡2.5h,提取次数2次;乙醇醇沉可以除去灵芝多糖中的小分子单糖和寡糖,75%乙醇醇沉效果最好,测定得灵芝多糖含量为26.2%,蛋白质含量为10.28%。2.以提取的灵芝多糖为原料,分别从树脂极性、离子型、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等特征,研究比较了八种大孔吸附树脂和四种离子交换树脂对灵芝多糖溶液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灵芝多糖色素类型主要为阴离子型分子,其次还有少量非极性和弱极性分子。2)对于非极性和弱极性色素分子的吸附,脱色率与大孔树脂极性成反比。3)非极性和弱极性色素既有小分子的,也有体积较大的,大部分色素分子直径大于18nm,且随着树脂孔径和比表面的同时增大,色素的吸附率也会明显提高。4)阴离子交换树脂比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脱色率明显高,且弱碱性功能基团-NH2的D392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最好,最大脱色率为95%。3.以D392阴离子交换树脂为脱色树脂,在不同温度,不同树脂用量下进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D392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灵芝多糖色素的吸附等温线模型符合Freundlich方程,为多分子层吸附。2)树脂对色素的吸附是一个吸热的、自发的、熵推动为主的化学吸附过程。3)D392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静态吸附速率曲线符合Lagergren一级速率方程和Kannan & Sundaram颗粒内扩散模型,吸附速率受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的共同控制。4.对D392脱色树脂进行再生,研究了新型羟基化铝盐再生剂,结果表明:1)离子与色素分子作用力大小:[Na+]<[Ca2+]=[Mg2+]=[Zn2+]<[Al3+]。2)树脂吸附的色素解吸量影响水平为:氯化铝浓度>解吸温度>蔗糖含量>CaO用量。3)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羟基化铝盐再生剂组成是:树脂2g:42mL(40g/LAlCl3+5g/L蔗糖+2ml50g/LCa(OH)2)再生剂。5.采用D392脱色树脂进行动态脱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D392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灵芝多糖色素的吸附最佳工艺条件为:高径比9,流速5BV/h,单次处理量10BV。灵芝多糖脱色率86%,多糖保留率79%。且羟基化铝盐比NaOH再生剂能够有效地解吸脱色树脂所吸附的色素,减小其脱色能力下降地速度,降低树脂的破损程度,很好地延长了树脂的寿命。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真空差压铸造技术为基础 ,结合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快速原型技术和陶瓷壳型精密铸造技术 ,开发了一种从计算机三维模型到金属零件的快速制造工艺———快速精确铸造
2011年2月25日新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明确提出了"社区矫正"概念,并做出了对管制、缓刑、假释等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的规制,标志着社区矫正从制度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
在组合数学中 ,容斥原理是解决组合计数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方法。文章将这一重要工具和方法应用到数论中 ,对于解决整除的计数 ,Euler函数的计数和质数个数的计数都会带来
马克思的人生价值观是其人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是一种典型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马克思思想理论、时代现象与自身经历等多种因素合力所致,其内容丰富多彩,从概念、主题
传播学从诞生开始 ,就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科学界的承认。传播学的危机并没有伴随着它的成长而消失 ,相反常常成为诘难这个学科甚至取消这个学科的理由。传播学学科的危机主要表
环氧树脂作为热固性树脂的典型代表,优良的综合性能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环氧树脂固化物存在着脆性较大、耐冲击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在更高要求方面的应用。本文在总结了
学习动机是制约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变量之一,文章采取问卷的方式,对南昌大学医学院相关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
视觉符号是指带有一定形象特征的符号,不包括文字符号(汉字也除外)。视觉传播至少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思考:形象自然地被摹仿(绘制)的阶段;图像作为符号的阶段;经由传播技术成像
随着新税制体系的逐步完善和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原有的税务征管模式及在此征管模式下开发的税务信息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税务部门的业务需要和管理要求,急需开发
古镇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集合体,其民俗资源具有体现古镇地域个性的标志功能。目前我国多数古镇的民俗资源保护相对薄弱,文章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弄清了古镇保护与民俗传承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