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Zr基形变诱发相变非晶复合材料微观力学行为的原位中子衍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198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形变诱发相变行为的内生非晶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倍受关注。内生CuZr基非晶复合材料作为其重要的一员,其中的亚稳CuZr相在受力条件下能够发生B2到B19’马氏体相变,从而获得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加工硬化能力。但是形变诱发相变行为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对复合材料变形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中子衍射技术在原位研究材料的变形行为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特别是中子极强的穿透能力可以获得外部环境下材料三维空间内部微观组织与结构变化的信息。此外中子衍射可以通过测量原子点阵应变来估算内应力的大小从而获得材料的应力分布情况。因此本文利用原位中子衍射技术研究了 B2-CuZr相及不同成分的内生CuZr基非晶复合材料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相变行为和微观力学行为。通过对含有单一B2-CuZr相的CuZr基合金的原位压缩中子衍射实验研究发现,B2-CuZr相在加载过程中能够发生马氏体相变,而在卸载过程中生成的马氏体相则发生逆相变。在循环加卸载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及残余马氏体降低了B2-CuZr相马氏体相变所需的临界应力。B2-CuZr相和新生成的马氏体相之间的应力分配主要受到弹性各向异性、马氏体相变的各向异性以及马氏体相生成的影响,而伪弹性则主要是由可逆的马氏体相变造成的。通过原位中子衍射对Cu46.5Zr46.5Al7非晶复合材料的循环加卸载的实验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非晶基体限制了 B2-CuZr相的马氏体相变和塑性变形。根据加工硬化率的变化,非晶复合材料变形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弹性变形阶段。第二个阶段加工硬化率快速降低,这是由非晶基体中剪切带的萌生导致非晶相软化造成的。第三个阶段加工硬化率的降低趋势有所减缓,这是因为B2-CuZr相的塑性变形使应力从因剪切变形发生软化的非晶相传递到了增强的晶体相。在最后的阶段,加工硬化率的降低趋势进一步减缓,这是因为大量马氏体相的生成以及B2-CuZr相的进一步塑性变形提高了晶体相自身的加工硬化程度,弥补了非晶基体的软化。非晶复合材料不同变形阶段的微观结构演变很好地契合了加工硬化率的变化趋势。在Cu46.5Zr46.5Al7非晶复合材料的基础上用微量的Nb元素和Ta元素替换Zr元素制备出Cu46.5Zr45.5Al7Nb1和Cu46.5Zr45Al7Nb1Ta0.5非晶复合材料。前者B2-CuZr相的体积分数由Cu46.5Zr46.5Al7非晶复合材料的40%提高到了 52%,而后者降低到了 10%,塑性变形能力由3.8%分别降低到1.4%和1.32%。Cu46.5Zr45.5Al7Nb1非晶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差主要是由于B2-CuZr相的严重偏聚,而Cu46.5Zr45Al7Nb1Ta0.5非晶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差是因为少量的B2-CuZr相无法有效地拦截非晶基体中剪切带的扩展。但是 Cu46.5Zr45.5Al7Nb1和Cu46.5Zr45Al7Nb1Ta0.5非晶复合材料的塑性能力相差不大,是由于Ta元素的添加促进了 B2-CuZr相尺寸均一化和分布均匀化,提高了第二相与非晶相的接触面积,促进其与非晶相之间的协调变形。
其他文献
镁锂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和塑性变形能力强等优点,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电子行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镁锂合金的绝对强度低、塑性不稳定、热稳定性和耐蚀性差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镁锂合金的晶体结构会随着锂含量的增加而改变,即从密排六方(HCP)单相结构到密排六方(HCP)和体心立方(BCC)双相结构再到体心立方(BCC)单相结构。因此,本文结合了微观组织表征
IN718合金是一种时效强化型Ni-Fe-Cr基变形高温合金,其主要沉淀强化相是γ"相,同时析出少量γ’相进行辅助强化。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IN718合金目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和石油等关键领域。然而,当服役温度超过650℃,合金的主要强化相γ"相聚集粗化进而转变成稳定的δ相,导致合金的强度、塑性等一系列性能迅速下降。在过去的30年中,为了提高合金的服役温度,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
金属管道是流体输送的主要工具,它具有运输成本低、投资少、效率高、密闭性好和运输量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管道运输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由于其敷设环境、输送介质、设备老化、运行年限的增长等问题,管道腐蚀成为引起管道破坏和失效的主要因素。这不但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给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防止金属腐蚀带来的危害,有必要大力深入研究腐蚀
飞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战略和运输作用。近年来,我国在飞机的研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钛及钛合金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耐蚀性以及耐热性等优异性能而被广泛用作飞机的结构部件。但超高音速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外壳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作用及尾喷管的火焰辐射都会导致机身温度的急速上升,高温下长时间的氧化过程会造成金属内部结构的变化从而损害其力学性能。高红外发射率涂层能够把热量以辐射能的形式进行传导,从而有
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但目前高速铁路轴承仍然依赖进口。GCr15轴承钢常被用来生产高铁轴承的滚动体,由于我国对其研究起步较晚,与瑞典、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产GCr15轴承钢的产品质量较差,这是制约高铁轴承国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冶炼工艺的日趋成熟,国产GCr15轴承钢的纯净度已大幅提高,但在轴承钢的热加工和热处理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差距。本文依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
Ni-Mn-Ga合金可通过磁场诱发马氏体变体再取向而获得大的磁感生应变。为了获得最佳的磁感生应变性能,人们对具有五层调制结构(5M)、七层调制结构(7M)和非调制结构(NM)马氏体的合金进行了大量的外场训练以消除不利变体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马氏体在外场训练中的变体选择和变形机制仍不清晰。为此,本论文基于微观组织与晶体学表征,系统地分析了定向凝固Ni50Mn30Ga20合金中7M马氏体在压应力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镁合金等难变形金属材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发现很多塑性低或变形抗力大的难变形金属的成形过程适用于温轧。温轧机出现之前利用离线加热的方法实现温轧工艺时,不能保证轧件温度处于稳定状态,另外轧辊接触导热使温度急剧下降以至于轧件温度处于不可控状态,因此轧件及轧辊的在线加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这种需求,开发了具备轧件轧辊同时在线加热功能的实验装置,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工
辽东地区硼镁铁共生矿储量2.8亿t,B2O3储量2184万t,占全国硼资源总储量的57.88%,该矿中铁、硼、镁等多元素共生,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硼镁铁共生矿多元素共生,有价组元品位较低,且物相复杂,嵌布密切等特点,给采、选、冶等工艺带来巨大困难,尤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重铁轻硼弃镁的开发利用观念,造成了有价组元利用率低和显著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低品位难处理硼镁铁共生矿,以上问
具有狄拉克锥(DC)特性能带结构的二维材料显示许多优异的电学性质,比如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因而二维DC材料具有潜在的纳米电子器件应用前景。然而,只有少数二维材料的能带结构显示DC的特性。本工作结合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和紧束缚近似方法研究若干二维材料DC能带结构形成的微观机制和设计准则。探究DC能带结构的成因,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DC能带结构的理解,也能够指导寻找和设计新的二维DC材料。本文首先利用密
高温合金是以铁、钴、镍为基在高温环境下服役的一类高强金属材料,具有优异高温强度、良好的疲劳性能和抗氧化腐蚀性能,以及长期服役组织稳定等优良性能。因此,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伴随高温合金强度增强,合金热加工抗力增大、塑性将低,严重制约了合金的热加工与应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电致塑性”效应发现以来,采用脉冲电流技术进行材料改性的研究受到世人瞩目。脉冲电流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可精确定量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