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计量分析的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anj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升级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不仅要瞄准新兴产业机遇,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产业高度化发展,还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合理化水平。为了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通过实施阶段性税收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2020年为市场主体减税2.6万亿元,提升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和能力,充分发挥了税收政策助力产业升级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要素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合理流动配置。但自从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我国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环境也日益复杂,对于税收政策如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具有空间相关性的特点,结合区域异质性特征,从宏观税负、税制结构和产业税负三大层面来研究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希望提出有效的税收建议。本文首先梳理相关文献,详细论述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依据、传导路径和作用方式;其次明确产业结构的内涵和测度方式,从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方面分别研究,将宏观税负、税制结构和产业税负作为变量因素纳入分析,通过作图比较来描述我国产业结构和税收政策发展现状,虽然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水平不断提升,税收总量增加、税制结构优化、税收负担降低,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提升的空间,要继续深化税制改革,为企业减税降费,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区域间产业发展和税收结构不平衡,具有较大差异性,有必要缩小差距、协调发展;最后基于产业结构的空间相关性特征,采用2007-2018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东、中、西三大区域研究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空间相关性检验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即呈现出东部“高-高”和中、西部“低-低”型特征并存的空间关联模式,并且相关程度不断加强。(2)实证结果显示,税收政策各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程度和方向上具有差异:宏观税负对本地和周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负向影响;税制结构内的流转税比重增加会阻碍本地和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所得税比重增加对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周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均有促进作用;产业税负中,第二产业税负对本地和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相关,第三产业税负增加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均不利,但仅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抑制作用。说明我国应继续实施“减税”政策,深化税制改革,适当降低流转税比重和第三产业税负。(3)效应分解后从区域层面分析,宏观税负在三大区域均表现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作用,在东部阻碍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中、西部不利于本地产业结构高度化,而且影响程度较大,在西部还对周边地区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在税制结构调整上,三大区域的调整路径与全国一致,但税制调整在东部效应发挥较强,对周边地区产业调整影响不大,在中部直接效应都为负向作用,说明在优化税制的同时还要降低税负,同时三大区流转税比重增加会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不利影响;在产业税负上,第二产业税负在三大区域对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影响,不同的是,在东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作用大,在中、西部则促进产业高度化发展,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上,第二产业税负对东、西部的产业高度化影响是负相关,对中部产业合理化是正相关,第三产业税负增加在东部对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显著,在中部虽不利于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更有利于高度化发展,在西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均是阻碍作用,三大区域第三产业税负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都表现为负溢出效应。说明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都要精准减税降费,在东部地区合理调整税制结构中的流转税与所得税比重,在中西部则要注重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产业税负。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基本实现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免费提供的基础上,义务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成为了新的诉求。教育产出是衡量义务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参考。学生入学率、毕业率、升学率、辍学率和学习成绩等的改善,体现着义务教育产出的提高,也折射着办学质量的提升。在学界,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效率问题成为了被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但相对而言,从教育产出角度来研究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文献
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做好新时期的农村扶贫工作,党中央在2016年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试图从精准识别、帮扶、管理等方面推进“精准扶贫”,从而实现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然而,农村金融机构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却存在各种现实问题。比如:乡镇网点的高成本运营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供给积极性,也降低了农村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发展。在金融服务供给上。因农村地区的交易信息化水平低,再加之地理环境和条件限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提高,国人与世界的交流更紧密,部分家长不满足于国内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具有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有了新的诉求,因此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内地。教师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教师队伍的稳定、成效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存亡和发展,而国际学校的外籍教师来源于世界各地,对国际学校的教师管理难度远远大于对于国内课程的教师管理。目前,国内的国际学校都成立不久,缺乏管理经验,对外籍教师的管理
众所周知,中亚被认为是基础设施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一带一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上合组织的协助下。中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并带动了这些国家的进出口发展。本文基于区域一体化理论,金融和地理维度以及引力模型完成。另外还在理论基础上对术语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实证分析的方法,此方法对此次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结论和解释。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中亚地区
学位
农村的经济发展历来是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重点,而农村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素有“中国缩影”称谓的一个城市,分析重庆市的农村发展,对我国农村的总体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重庆不少的农户、农企都因为资金不足的问题而发展受限,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致富之路,也阻碍了农村经济增长,若不解决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就无法使农村经济进入发
自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家在财政领域的探索就从未停止。为了适应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的变化,税制改革也接踵而来。从分税制开始,我国税制改革的脚步就从未停歇,对于税收征管模式的优化也不曾放缓。2018年,国地税合并预示着未来几年我国将在推动政府转型升级、掀起新一轮财税制度改革与建立健全税收制度体系的道路上更加进一步。一方面,这一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为税务机关及其
企业的融资结构问题一直是公司金融的研究重点,债务融资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其成本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行了研究。法律制度作为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法律制度对经济的实际效应自“法与金融”研究领域开辟后的到了广泛关注,债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改革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债务融资可得性和债务融资成本。我国《物权法》实施是物权制度改革的里程碑事件。《物权法》的实施在
尽管全国范围内我国还未形成完全专业化的社会工作青少年服务架构,但B市作为全国中心城市,凭借其政策及经济优势,早已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引入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进行本土实践活动。专注于服务青年的社区青年汇是B市引入专业青少年社工服务早期的探索者与佼佼者。因此本文试以B市社区青年汇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为研究对象,以专业文献中的有关社工专业性的学术研究为依据来制定可操作化的衡量标准:从专业人员、专业工作
农业保险是国家转移和分散农业风险的一种手段。我国历来重视三农工作,并不断推进农业保险工作的发展进程,这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四川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在2007年就被纳入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试点省份之一,可以说农业保险工作的起步早,发展进程也一直位于全国前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农业保险得到了更多的财政补贴。四川省在2011年开始试点农
银行贷款作为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建设仍不完善的条件下,它是企业债权融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2020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转由中高速增长,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延续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下行,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增大,借款成本上升。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从企业自身角度探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手段具有重要意义。而股权结构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石,在现代企业两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