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斐伏尔都市社会理论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gge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列斐伏尔的整体理论,核心是紧紧围绕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展开,而空间生产理论是列斐伏尔于20世纪70-80年代将自己的研究范围从日常生活批判拓展到都市化、全球化问题、空间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部被今人视为权威的皇皇宏论。而列斐伏尔关于都市社会的理论是其空间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列斐伏尔关于都市社会的理论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一是当今的社会已经步入都市社会,我们应该用都市的眼光而非传统的工业化理论的眼光去对待目前的都市问题;二是阐明自己的立场,即应该立足于日常生活领域在都市社会中进行都市革命。本论文主要由正文和结语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首先论述列斐伏尔研究都市社会的方法论,以兹提供列斐伏尔都市社会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说来,列斐伏尔研究都市社会的方法论有三点值得重视:空间辩证法、拓扑学方法和语言学方法。列斐伏尔的空间辩证法以“空间”为主线具体总体的描述都市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的空间是空间辩证法的主要内容。空间辩证法坚持“前进回溯”具体总体的分析方法,对于揭示从农业、工业再到都市社会的发展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列斐伏尔认为拓扑学作为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空间的连续性、联系性和界限等特点的学科,而都市社会的研究也注重空间的连续性和联系性的构建。同时拓扑学研究空间图形变化的形变与不变性与都市社会中相关哲学概念的研究具有契合之处。最后,列斐伏尔认为20世纪的语言学转向即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于我们辩证理解把握都市社会的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索绪尔语言学的系统性特点以及“语言”对于“言语”的缺场对于处于潜在发展的都市社会的研究具有的理论借鉴价值。第二章主要从都市社会的形成角度阐述列斐伏尔视野下的都市社会形成的动力机制,主要解决都市社会形成的内爆、外爆方式以及农业、商业以及工业的发展对都市社会形成的作用机制问题。都市社会如何产生?都市社会如何进入人们的视野?面对这些问题,列斐伏尔做出了自己独特的阐释。列斐伏尔认为早期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都市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前提性基础,工业化时期,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力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是人类迈向都市社会的核心动力。而第三产业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三产业绝大部分属于服务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于推动城市空间生产要素的聚集与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成为都市社会发展的后发动力。城市空间内爆在促进都市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表现为推动人、物、资本等城市空间生产资料的高度聚集与集中,而这种集中又在新的基础上催生“外爆”,即促进城市外围城镇、郊区、卫星城市的建立,城市由单一中心模式逐渐发展为多中心模式,从而最终推动了都市社会的初步形成。第三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列斐伏尔视野中都市社会理论的基础建构,主要解决的是都市社会的基本内涵、都市社会的基本要素与都市社会的基本问题。从列斐伏尔讨论的都市社会的基本内涵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列斐伏尔所倡导的都市社会是一个完全城市化的社会、都市社会是一个都市问题占据主导的社会、都市社会是一个适宜人类栖居的社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宣布迈入了工业社会的历史潮流,工业社会是一个盛行资本主义理性的社会,都市社会也不例外,都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要素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总体而言都市社会强调差异性。都市社会是一个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社会,寻求空间正义和争夺城市权成为都市社会政治斗争的主要形式,文化要素表现为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转变。同时,列斐伏尔不仅在理论中极力向人们描述都市社会的形成以及都市社会的差异性问题,而且时刻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运动的发展进程和前进方向。列斐伏尔参与过1868年法国五月风暴运动,列斐伏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思维,从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层面以及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微观层面,提出都市社会的差异性问题、都市社会的城市规划和差异性空间建设以及都市社会的都市革命等问题。第四章主要对列斐伏尔的都市社会理论进行批判性反思,主要解决列斐伏尔都市社会理论的理论贡献、对列斐伏尔都市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分析以及对列斐伏尔的都市社会理论于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实价值做出具体性阐释。列斐伏尔的都市社会理论总体上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基础上,从空间、城市角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实境况做出深度批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理论补充了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空间维度的缺失,在微观领域补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且提供了资本主义全球化城市分析的全新框架。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角度来看,该理论也具有一定的理论限度,主要表现在该理论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的实践性,仅仅只是社会领域改革的乌托邦幻想,并未真正付诸实践。但是列斐伏尔作为都市马克思主义的开创性人物,他提出的一系列观点也具有非常珍贵的理论价值,比如重视栖居空间、日常生活瞬间的营造以及提倡空间正义和城市权等等这些都为当今中国城镇化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美国新闻署从成立之日起,就承接着输出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政治任务,进而为美国称霸全球服务,但选择使用信息公开和文化交流的操作手段,却为其政治目的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并因此吸引了各国学者甚至政府管理人员的极大兴趣。然而无论如何装饰,美国新闻署为美国国家战略利益服务的政治烙印却始终无法去除。
当无数患者为获取健康,在寻良医、求妙药的路途上四处奔波、饱受煎熬之时,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辛庄镇和河西区桃园街、体北街的居民,足不出社区就可通过“健康快车”专家远程会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层出不穷。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在新媒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青年承担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习近平关于全面育人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将9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实施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一文虽已发表了半个多世纪 ,但其精神的博大和境界的高远 ,使它至今仍大放光彩 ,并符合时代的需求 ,成为现代条件下共产党
民间信仰中的神灵职能、传说故事等内容的变化常与社会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安溪县感德镇在为当地茶业发展与转型作准备之际,借"茶王公"这尊新兴行业神表述了当地茶业发展与转
中欧信息化合作发展历程    中欧信息化合作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双方保持着密切合作,项目成果显著。  1984年,我国领导人访问欧共体,双方同意在信息领域开展合作。从此,当时的国家科委与欧委会信息总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经过十多年的密切合作,成功执行了数十个技术合作和示范项目,举办了多次技术研讨会和大会。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有关部门的推动下,中欧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合作愈加密切,项目成果丰硕,信息通信
“做政府网站的内容监管和评测最早是从客户那里得到的灵感”,北京网景盛世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朱自力告诉记者:“2003年的时候,我到北京一个区政府去拜访客户。在谈话过程中突然
面神经麻痹,无明显季节性[1],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部分病人初起有耳垂后乳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