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的不同组成部分及其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以中国制造业企业为例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高质量发展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快就成为学术研究与企业实践的热门话题。通常认为,党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与考量新阶段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后的一种必然选择。与此同时,虽然建国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快速发展40多年至今,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已多年跃居世界第二,增长速度之快被世人称为一种“经济奇迹”。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为止并没有因此而成为与其经济总量地位相对应的世界经济强国。在此种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落实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同时考虑到企业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一大重要行为主体,加强对我国企业质量能力状况及其提升路径的研究,制定合理化对策并将之付诸行动,进而加快促进我国企业乃至整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有研究表明,影响企业质量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与企业自身的内部要素环境两个方面。其中,前者主要包括:产品市场(如:消费者需求与市场竞争程度)、劳动力市场、融资约束、政府质量监管、政府补贴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等;后者主要包括:企业基本特征(如: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与所有权性质)、中间品投入、人力资本、技术知识水平以及质量管理工具等。但是,以上这些研究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对企业质量能力的界定,大多从质量投入或者质量产出的单方面而进行,很难看清楚其内部结构,使得对企业质量能力内在机理的认识不够深入。部分文献从质量工程方面展开过分析,但由于缺乏与质量投入或者质量产出的联系,研究不够系统。第二,虽然长期以来,管理实践一直都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重视,被认为是企业生产率的重要基础,部分研究还围绕其对企业进出口贸易、人力资本以及设备改造升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过考察,但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专门分析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对管理实践从不同的组成部分进行剖开,分别进行细致分析的研究更是几乎为空白。这些恰好为本论文的研究留下了一定的扩展空间。鉴于以上各方面的考虑,本论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基于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观点,从质量投入、质量控制与质量技术的三个角度考察企业质量行为特征,对企业质量能力构成的内部机理进行考究,将对企业质量能力的认识推向较为深入的层面;另一方面,基于管理实践对质量投入、质量控制与质量技术影响的视角,针对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在整体层面分析的基础上,从目标规划、考核监控与绩效激励的三个维度对管理实践进行组成部分剖开,构建管理实践的不同组成部分影响企业质量能力的框架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设想,这些将有助于对管理实践的不同组成部分的认识以及其对企业质量能力影响的研究更加全面且精准。在实证上,本论文突破以往多从宏观(或中观)层面考察地区(或行业)质量能力的研究局限,将研究视角聚焦到微观企业的层面。具体而言,以中国制造业企业为例,基于新近大规模的2018年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的一线企业调查数据,对我国企业质量能力的状况以及管理实践的不同组成部分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考察,具备较好的研究时效性与实践指导价值。这其中,通过了解企业质量行为的过程结构,从质量投入、质量控制与质量技术的三个角度进行展开考察,有助于获得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在过程上的详细答案。与此同时,在整体层面分析的基础上,从目标规划、考核监控与绩效激励的三个维度就这种影响关系进行分别考察,可为后续的对策研究提供较为可行的向导。本论文的研究发现,总体上,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这其中,存在两个显著的中间渠道,一是拉动企业质量投入,二是强化企业质量控制,但前者的贡献更大,是管理实践促进企业质量产出提升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当前阶段,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还会显著地通过质量技术增进效促进企业质量能力提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如果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相比于资本密集偏大,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在资本密集度偏小的企业中更大;相比于偏小规模或偏大规模,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在中等规模的企业中更大,呈现出倒“U”型特征;相比于人力资本偏高,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在人力资本偏低的企业中更大;相比于生产设备状况偏差,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在生产设备状况偏好的企业中更大。最后,在管理实践的不同组成部分(包括:目标规划、考核监控与绩效激励)上,它们均对企业质量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这其中,均存在两个显著的中间渠道,一是拉动企业质量投入,二是强化企业质量控制,且前者的贡献均更大,是它们促进企业质量产出提升的主要渠道。但是,相比而言,对企业质量产出影响最为显著的是考核监控,然后是绩效激励,其次是目标规划。进一步地,如果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目标规划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资本密集偏低、规模偏大、人力资本偏低、生产设备状况偏好的企业中,其它则相对较弱;考核监控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资本密集偏低、规模越小、人力资本偏低、生产设备状况偏好的企业中,其它则相对较弱;绩效激励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资本密集偏高、中等规模、人力资本偏高、生产设备状况偏差的企业中,其它则相对较弱。根据文章的研究发现,本论文认为,当前阶段,我国政府应加快完善有利于企业管理实践提升的制度环境,同时企业应尽快实施管理实践优化升级方案,并加快实现管理实践影响企业质量能力的过程中相关支撑要素促进作用的发挥,使得企业质量投入较快地因为管理实践的改善而获得拉动,企业质量控制较快地因为管理实践的改善而获得强化,最终促进企业质量能力获得提升。为此,本论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加快促进企业管理实践的优化升级。具体而言,一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公平竞争有序;二是通过优化管理奖惩机制促进企业管理提升;三是通过健全管理培训与“干中学”机制促进企业管理提升。第二,重视员工管理在保障企业质量能力提升上的重要作用。第三,有效规避企业规模在企业质量能力提升上的倒“U”型负面作用。第四,强化生产设备管理对企业质量能力提升上的支撑作用。本论文共分为十个章节,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分别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本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意义、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章节安排以及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点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与本论文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既有研究文献进行一些梳理与评述,主要包括:企业质量能力的文献综述(包括: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资源观理论、企业能力观理论、质量竞争力理论以及影响企业质量能力的因素等)、企业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包括:管理实践的性质与功能、管理实践的应用研究以及管理实践对企业的影响等)以及对以上研究文献的评述等。第三章是管理实践的不同组成部分影响企业质量能力的框架模型。在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观点,从质量投入、质量控制与质量技术的三个角度考察企业质量行为特征,对企业质量能力构成的内部机理进行考究,将对企业质量能力的认识推向较为深入的层面;与此同时,基于管理实践对质量投入、质量控制与质量技术影响的视角,针对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此同时,从目标规划、考核监控与绩效激励的三个维度对管理实践进行组成部分剖开,构建管理实践的不同组成部分影响企业质量能力的框架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设想,将有助于促进对管理实践的不同组成部分的认识以及其对企业质量能力影响的研究更加全面且精准。第四章是数据获取与企业质量能力的状况。对本论文研究的数据来源情况(包括:数据说明、样本分布情况、调查内容、调查流程以及审核流程等)进行介绍,对主要变量的选取情况(包括:质量能力指标的选取、管理实践指标的选取以及其它变量指标的选取等)进行介绍,对相关变量进行初步的描述性统计(包括:企业质量能力的状况、管理实践的状况以及其它变量的状况等)。第五章是管理实践影响企业质量能力的实证分析。本章主要在整体层面,针对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展开计量实证分析,主要包括:企业质量能力在管理实践上的异质性状况,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实证结果与分析以及本章小结。第六章是目标规划影响企业质量能力的实证分析。本章主要在“目标规划”维度上,针对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展开计量实证分析,主要包括:企业质量能力在目标规划上的异质性状况,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实证结果与分析以及本章小结。第七章是考核监控影响企业质量能力的实证分析。本章主要在“考核监控”维度上,针对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展开计量实证分析,主要包括:企业质量能力在考核监控上的异质性状况,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实证结果与分析以及本章小结。第八章是绩效激励影响企业质量能力的实证分析。本章主要在“绩效激励”维度上,针对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展开计量实证分析,主要包括:企业质量能力在绩效激励上的异质性状况,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实证结果与分析以及本章小结。第九章是企业质量能力提升的对策分析。根据本论文第三章所提出的理论框架以及相应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当前阶段国际形势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从如何促进企业管理实践优化升级以及如何加快强化管理实践的不同组成部分影响企业质量能力过程中相关支撑要素的促进作用发挥的角度,针对如何促进我国企业质量能力提升展开对策研究,并给出针对性对策建议。第十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文章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论文基于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观点,从质量投入、质量控制与质量技术的三个角度考察了企业质量行为特征,对企业质量能力构成的内部机理进行了考究,有助于将对企业质量能力的认识推向较为深入的层面。与此同时,基于管理实践对质量投入、质量控制与质量技术影响的视角,针对管理实践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此同时,从目标规划、考核监控与绩效激励的三个维度对管理实践进行组成部分剖开,构建管理实践的不同组成部分对影响企业质量能力的框架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设想,有助于促进对管理实践的不同组成部分的认识以及其对企业质量能力影响的研究更加全面且精准。随后,以中国制造业企业为例,基于新近大规模的2018年CEGS的一线企业调查数据,对我国企业质量能力的状况以及管理实践的不同组成部分对企业质量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考察,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具备较好的研究时效性与实践指导价值。
其他文献
报纸
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工作在资源非常有限的ISM频段,在该公用频段内共存的大量无线通信设备易产生相互干扰,通信环境的恶化将对其通信带宽和业务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要想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首要问题就是在面对有限频谱带宽的约束和复杂环境造成的资源竞争下提供让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推广,对于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给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
学位
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和制造业集聚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抑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对邻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制造业集聚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制造业集聚对上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
期刊
报纸
报纸
本研究探索众包模式协同激励机制的作用效率。众包模式是一种开放型的创新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众包模式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的关注,成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众包模式使企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它使企业利用参与者的创新成果满足用户需求成为可能,有效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通过生产模式创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当前,众包模式作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已得到了实践界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学术界也在众包模式实践
学位
随着车联网的迅速发展和车载多媒体通信应用的急剧增加,车载自组织网络的有限频谱资源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载通信需求。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让车载通信设备具有动态接入频谱的能力,可以缓解频谱资源短缺问题和提高车载通信的频谱资源利用率,产生一种新型的网络,即认知车载自组织网络。它的产生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逐渐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传统车载自组织网络和认知无线电自组织网络中,路由选择问题已经积累了
学位
我国大脑疾病与功能障碍人群的规模世界第一并持续增长,以抑郁症、帕金森症乃至老年痴呆最为典型,已发展成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典型脑疾病及时有效的诊治取决于大脑电生理活动状态的准确判别。当前脑科学与临床医学极大地依赖于非侵入式脑成像技术,比如脑电图以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实现多个脑区乃至全脑活动过程的观测。病理性脑成像数据分析是脑疾病辅助诊断与机理研究的必要手段,然而现有分析技术的性能与脑疾病精
学位
期刊
众包是雇主通过众包平台公开召集众包参与者参与完成任务的在线活动,是远距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众包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能聚合大众智慧,汇集各领域人才参与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众包参与者利用自由时间兼职或全职参与众包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劳动成果,释放社会人力资源潜能,促进企业实现开放式创新,推进社会大分工和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众包平台信誉评估机制不完善,众包参与者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法简单,区分能力差,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