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寄生虫药物是寄生虫病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此类药物会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随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的健康。血清白蛋白(SA)是脊椎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能与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结合。本文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 H=7.4)采用多种光谱法研究了两种常用的广谱抗寄生虫药物甲苯达唑(Mebendszole,MBZ)和吡喹酮(Praziquantel,PZQ)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考察了金属离子Cu2+和Fe3+对二者相互作用过程的影响。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MBZ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距离和结合位点。实验结果表明,MBZ对BSA的荧光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298 K、303 K和310 K下MBZ与BSA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4.73×10~4L·mol-1、3.99×10~4L·mol-1和3.44×10~4L·mol-1,结合位点数n约为1,说明MBZ与BSA之间形成了1:1复合物。由Van’t Hoff方程和热力学公式,求得MBZ与BSA作用的热力学常数ΔH与ΔS分别为-20.33k J·mol-1和3.22 J·mol-1·K-1,说明MBZ与BSA之间的作用主要为静电作用。ΔG为负数,说明MBZ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可知,MBZ会诱导BSA构象发生变化。位点探针竞争实验结果表明,MBZ结合在BSA的Site1位点。2.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Fe3+对MBZ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和Fe3+会增加MBZ对BSA的荧光猝灭程度,但不会改变MBZ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Fe3+、Cu2+使MBZ-BSA复合物的结合常数Ka增大,说明金属离子能够影响MBZ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金属离子的存在改变了MBZ与BSA结合的主要作用力类型,由静电作用变为范德华力。紫外光谱和同步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的存在不会改变MBZ对BSA构象的影响,MBZ是导致BSA构象变化的主要因素。3.研究了PZQ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由荧光猝灭实验结果可知,PZQ与BSA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形成复合物而导致BSA荧光猝灭。依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求得PZQ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98 nm,二者之间极有可能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由同步荧光光谱和ANS荧光光谱可知PZQ使BSA色氨酸残基周围的疏水性发生变化。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结果可知,PZQ改变了BSA的二级结构。4.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Fe3+对PZQ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Cu2+和Fe3+改变了PZQ对BSA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Fe3+、Cu2+均增长了猝灭常数,Cu2+增大了结合常数,Fe3+减小了结合常数。Cu2+和Fe3+未改变PZQ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和作用力类型。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金属离子的存在不会改变PZQ对BSA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