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速网络传输的分布式系统读操作优化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量数据存储与大数据处理中,普遍采用了基于HDFS (Hadoop DistributedFile System,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的集群来存储数据。为支持大数据分析在海量数据上进行实时查询和秒级响应的需求,数据中心内部普遍使用高速网络,但是,现有的基于HDFS架构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读性能并不能够随着网络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长。现有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在高速网络环境下,由于受制于磁盘I/O速度,读操作吞吐量性能不高,不能充分利用高速网络资源,为上层应用提供高效的数据服务。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节约内存的缓存管理机制MSBM(Memory SavingBuffer Manager)。MSBM缓存管理机制在数据服务器端对数据做缓存,保证客户端下一次到数据服务器端读取数据时,需要的数据已经在缓存中。MSBM缓存管理机制在数据服务器端设计了仅预取一个数据块的缓存预取策略,从而在使用缓存提高读性能的同时,尽量节省内存使用率,使缓存管理机制适用于运行在数量庞大而又廉价的分布式集群上。三个缓存管理队列被用以管理数据块在缓存中的置入与置出,并提供读取数据的服务。此外,还有相应的负载决策被提出以使缓存策略达到最优效果,从而使分布式文件系统在高速网络环境下,能够对海量大文件实现高效的缓存管理,充分利用InfiniBand网络,提升整个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读数据的性能。通过分别对有无MSBM缓存管理机制,以及在千兆以太网和InfiniBand网络上进行测试对比,MSBM缓存管理机制对于系统的性能有一定改善,读吞吐量提升比例提高了50%-150%,测试表明MSBM机制可有效的应用于高速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文件系统中。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正在成为网络在线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业务。从个人即时通信(Personal Instant Messaging,简称PIM)向企业即时通信(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深化,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系统产品也越来也越丰富。为了贯彻国家软件
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传统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为移动商务的实现奠定了硬件技术基础,基于J2ME平台的胖客户端应用使得客户端能进行复杂的商务计算。本文分析比较当前无线平台
EMV规范是由世界三大银行组织制定的一个全球统一标准,以此来规范卡片和终端,以及双方的接口,达到国际上卡片和终端互通互用,提高支付安全性的目的。中国的EMV迁移估计在2007
因特网的普及大大地促进了国际合作和交流。然而,语言障碍却限制了亚洲各国之间的合作。为加强亚洲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日本京都大学Toru Ishida教授发起了多文化交流平台(In
虚拟机是搭建“基础架构即服务”云平台的基础,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虚拟机数据后端存储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分布式块存储系统是典型的虚拟机数据存储系统,一般采用无中心节点的
由于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控制其执行的过程都可以广义地称为工作流,因此工作流技术作为过程建模和过程管理的核心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业务领域快速有效地构造符合企业需求
在单个芯片上集成成百上千个核是工艺发展下的一种趋势。基于碳纳米管的无线天线技术,使无线片上网络具备了良好的扩展性,面向不同的应用需求,无线片上网络的渐进扩展成为了一个
随着模板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协同技术的飞速发展,协同模板概念在两者技术优势的结合下产生。本文介绍了协同模板建模系统(CoTM),在此基础上展开基于约束模型的任务机制研究,重
在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环境中通常存在着多种应用信息系统,而各系统采取的权限管理、授权服务与访问控制的方式往往各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各个系统资源的访问缺少一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