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国际医学生和中国医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汉语学习焦虑和英语学习焦虑的共性和差异,并揭示其成因,提出针对减少国际医学生外语课堂焦虑的应对方法。研究问题包括:国际医学生和中国医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焦虑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国际医学生和中国医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焦虑有什么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个体差异如何影响两组学生二语学习焦虑?研究利用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和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采用国内外普遍公认的Horwitz的“外语学习焦虑量表”,以72名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国际医学生和58名2012级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工具进行科学的定量统计和定性研究,同时,结合平时的访谈和观察对结果进行阐释验证。经研究得出,国际医学生在外语学习上的总体焦虑程度比中国医学生略高一点,但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对焦虑量表的四类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组学生语言学习上存在诸多差异:1)在交际恐惧因子方面,国际医学生有更强的交际畏惧心理,缺乏促进学习的动机,学习自信心也没有中国学生强;由于汉语语言本身的难度和特殊性,国际医学生在汉语学习的焦虑集中在对汉字的记忆上以及对与汉字有关的听和写活动的惧怕上;在课堂回答问题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心跳加快的紧张焦虑症状;专业课全英文授课的模式,使得国际医学生缺少汉语语言的使用环境和对汉语学习的良好动机,汉语习得成效一直不理想,在说汉语的中国人周围焦虑感更强;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国医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很少主动自荐回答问题,而国际医学生尤其是非亚裔学生,课堂表现更积极主动。2)考试焦虑因子方面,国际医学生的考试焦虑比中国医学生要高,两组学生都担心课程进程过快,自己无法跟上,但中国学生比国际医学生更担心自己落后,甚至忧虑教师讲课太快。3)在负评价恐惧因子方面,更多国际医学生不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担心回答错误被批评甚至丢面子,感到自己的汉语水平比别的同学差。4)在对上外语课的畏惧因子方面,中国医学生上课的态度表现更积极,而国际医学生则希望减少汉语课时,更多将精力放在医学专业课程上,由于国际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对于课前准备并不比中国医学生表现出更多焦虑。但由于害怕教师检查作业,一些国际医学生在上课的路上表现出更多的不安和焦虑。而相反中国医学生在上课路上反而不担心,这可能是因为英语课堂很少布置作业的原因。研究还发现国际医学生在汉语课上的焦虑感要比在其他的专业课上低,与此相反的是中国学生在英语课上的焦虑感要比在其他课程高,这个可能和教师的个体差异有关系。在影响焦虑的个体因素分析上,我们得出1)性别对外语焦虑的产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比发现国际医学生男生比女生更焦虑,而中国医学生正好相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女孩较之外国女孩更内敛害羞。2)对比两组的自我评价,发现学生的自评水平低,焦虑平均值也低;自我评价高,焦虑平均值反而高。可见促进性焦虑对于语言学习有益;3)性格因素对焦虑的影响,在两组对比中并没有发现明显区别。4)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国际医学生汉语学习的焦虑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医学生则相反。此项研究结果为医学生的外语教学提供了实证依据。研究认为提高学生外语学习水平,应该有效引进情绪调节机制降低语言学习的焦虑度,实时、适度的调节教学模式,避免造成语言焦虑。与此同时,教师要在语言课堂增加医学知识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良好动机,营造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方法,包容学生的错误,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据医学学生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