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韧改性聚乳酸和全立构复合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石油资源稀缺以及白色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开发传统塑料的替代品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是一种源于可再生资源,同时具备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合成高分子。高分子量的PLA材料的机械强度与常用的石油基塑料相近,作为绿色材料,具有代替石油基高分子材料的巨大潜力。然而,高分子量PLA脆性强,软化点低,在高温下快速降/水解,使它的工业化加工和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能够改善PLA材料的脆性和耐热稳定性,拓展其应用范围,本课题采用多种方法对PLA进行改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采用溶剂热致相分离法快速制备全立构的高分子量聚乳酸立构复合物(PLA Stereocomplxe, SCPLA)。通过高分子量左旋PLA(poly-L-lactic acid, PLLA)和右旋PLA(poly-D-lactic acid, PDLA)共混制备SCPLA能够显著提高PLA材料的耐热性能,SCPLA中能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立构复合晶体(SC晶体),熔点较PLLA中均相晶体(HC晶体)高50℃,结晶度和结晶速率也有所提升。但是高分子量PLA对映体共混所得产物中通常HC晶体和SC晶体共存,立构复合程度不高。这是由于高分子量PLA的分子链刚性高,活动性差,导致对映体分子难以均匀地相互扩散并充分相互接触。采取传统的高温熔融共混容易造成PLA的快速热降解,导致分子量的大幅度降低,以及黄化现象,最终破坏产品的使用性能。如何在防止PLA原料降解的前提下快速制备全立构的高分子量SCPLA仍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热致相分离法和溶解度诱导技术制备全立构的高分子量SCPLA的方法。该方法环保,易于实施。具体步骤为:将高分子量PLLA和PDLA分别溶解在低成本、高沸点高闪点的绿色溶剂二元酸酯(DBE)中(溶解温度为110℃)。随后将两种溶液均匀混合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全立构的SCPLA粉末自动从溶剂中析出沉淀,产率大于99.9%。DBE溶剂可以循环使用。产物的熔点高于220℃,立构结晶度高于50%,机械强度高于PLLA,软化点较PLLA高30℃以上。实验证明,这种溶液结晶方法十分有利于高分子量的全立构SCPLA的形成。通过溶液的快速热交换,降低了制备立构复合物的温度,有效抑制了PLA的降解,并改善了高分子量分子链的运动性。此外,探讨了混合物溶液浓度、立构复合程度和SCPLA粉末热性能之间的相关性。使用这种溶解析出的方法也获得了具有良好热性能的立构复合多孔膜和薄膜材料。
  (2)通过嵌段共聚及DBE溶剂共混制备了韧性改善的全立构高分子量SCPLA嵌段共聚物。DBE溶解制备高分子量全立构SCPLA可以改善PLA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等性能,但无法改善PLA的脆性,且不能进行熔融加工的操作。传统高分子量全立构SCPLA的SC晶体的重结晶能力较差,完全熔融后重结晶时,不能恢复全立构状态,而是同时生成SC晶体和HC晶体。为了在全立构的基础上提高SCPLA的韧性,并使全立构SCPLA可以稳定重结晶,以HDI为扩链剂合成了具有相同分子量(大于100kDa)的PLA-b-PCL线性多嵌段共聚物的对映体,并以DBE为介质共混析出制备了全立构复合物PLLA-b-PCL/PDLA-b-PCLstereocomplex(sc-PLCL/PDCD)。拉伸测试表明,sc-PLCL/PDCD的延伸率超过40%,断裂强度在50MPa左右。DSC测试发现,在连续熔融和重结晶过程中SC晶体的形成是完全可逆的,没有任何HC晶体产生,sc-PLCL/PDCD的立构结晶度一直保持在50%以上,该立构复合物能够适应反复熔融加工工序。从分子结构方面探讨了sc-PLCL/PDCD的重结晶稳定性机理,即通过设计特定分子量的嵌段共聚引入柔性链段来提高立构复合物的韧性,并促进对映体分子链的扩散和混合,使得到的SCPLA在冷却时具有优异的重结晶能力。
  (3)以D-丙交酯和PCL大分子引发剂在室温下通过硅乙氧基水解缩合,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热塑性的高分子量的支化多嵌段共聚物PCL-PDLAmultiblocks(BMCD),并与PLLA基体按不同比例共混,实现增韧。通过段嵌段聚合方法,可以实现PLA与柔性聚合物的分子水平混合,有效提高不同组分的相容性。然而前一章选用的扩链方法,需要在较高温度下反应较长时间,才能得到分子量高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产物,同时无法避免PLA预聚体的高温降解。为了降低聚合反应温度,使得反应在更温和的条件下更便捷地进行,设计了在室温下一锅原位水解的方法制备高分子量的PLA基韧性材料。选用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PTS)作为偶联剂,在室温下通过硅乙氧基水解缩合合成一系列高分子量的热塑性支化嵌段共聚物BMCD。通过控制产物平均官能度,BMCD重均分子量分别为85.5、136.7和179.0kg/mol。产物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和显着的延展性,所得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均超过490%。同时BMCD薄膜保持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的韧性的同时,减少机械强度损失,改善韧性材料的热稳定性,通过溶剂共混将不同含量的超韧BMCD添加入PLLA基体中,制备PLLA/BMCD共混物薄膜。发现添加量在5%时,共混物膜的延伸率大于50%,断裂强度保持在50MPa以上,熔点与纯PLLA膜非常接近,且几乎不改变PLLA基质的透光率,能够满足工业化应用的断裂强度、断裂延伸率等指标的要求。SEM图像显示,BMCD与PLLA两相相容,无明显界面。纯PLLA薄膜与共混物薄膜的相似热降解曲线表明BMCD的加入不改变PLLA基质的热降解机理,而且由于立构复合作用,添加10%BMCD和20%BMCD的共混物膜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4)利用温和条件下硅乙氧基原位水解缩合扩链的方法,合成了在一个大分子链上具有PCL、PLLA和PDLA链段的PCLDAstereoblocks(sb-PCLDA)。前文(1)和(2)中采用溶剂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高分子量全立构的SCPLA韧性材料,改善了PLA材料的耐热性能和脆性,但是该方法受溶剂种类、混合时间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制备一种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可以自发形成全立构的高分子量SCPLA韧性材料,同时又能满足熔体加工要求,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因此,以前几章的研究为基础,设计了通过室温下硅乙氧基水解缩合制备高分子量支化嵌段共聚全立构复合物的方法,在一个大分子中同时引入嵌段增韧的PLLA-PCL和PDLA-PCL臂的结构,使其原位形成全立构晶体,获得高立构结晶和重结晶稳定性,达到增韧增强的目的。DSC和WXRD表明sb-PCLDA产物可以自发形成全立构结晶,结晶度达60%,经过反复熔融,发现立构晶体的形成完全可逆,机械性能也能维持在较高水平。sb-PCLDA在高温水煮条件下分子量下降不明显,高立构结晶度使得sb-PCLDA保持良好的耐水解性。详细探讨了立构晶体重结晶的机理。此外,柔性链段的加入和支化分子结构使得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拉伸韧性,断裂伸长率为185%,断裂强度没有明显下降。实验还发现,IPTS与低分子量PLLA和PDLA的原位偶联反应后,产物以全立构复合微粒小球的形式自发沉淀。SEM观察发现微球形状均匀规整,直径约5μm。
  综上所述,本课题通过增韧和提高立构结晶性能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改善PLA材料的脆性和耐热稳定性,同时提高其软化温度、耐水解能力。通过多种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性能评估,并研究了增韧增强机理和全立构形成的机理。本课题制备出的具有优异延展性和结晶性能的高分子量的PLA材料,可以为PLA工业化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陆块,它的地质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3.8Ga之前,记录了3.8Ga~1.8Ga长期连续的地质演化历史,其见证了地球上发生的所有重要的地质演化事件。因为华北克拉通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以及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了对中国甚至全世界来说,是研究早前寒武纪地质特征、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研究区主体跨越吕梁山山脉的云中山东段及忻定盆地南部大部分地区,该区
为了更准确研究深部煤层CH4的吸附特征和煤的孔隙结构特征,了解深部煤储层CH4吸附的影响因素和机理,通过工业元素分析、煤岩学、真密度、13C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表征了煤样的微观结构,并构建了黑龙关(HLG)和蛤蟆沟(HMG)两个煤样的大分子结构模型。在大分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孔隙结构模拟,结合低压CO2吸附实验和低温N2
研究区万柏林区为太原市主要煤炭能源基地西山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市第二大采煤区,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和矿山开发强度部分超过了矿山地质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承载力,从而造成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因此,评价万柏林区现阶段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建立矿山开发(社会属性的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自然生态地质条件)之间的密切联系,科学合理划定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分区,对平衡矿山合理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可为
学位
低瓦斯厚煤层矿井生产过程中,瓦斯异常涌出是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原因之一。瓦斯异常涌出会造成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严重威胁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如何有效解决低瓦斯厚煤层上隅角瓦斯超限,保障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瓦斯异常涌出特征进行研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解决上隅角瓦斯超限,对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论文以具有低瓦斯厚煤层特点的小峪煤矿402盘区为例,综合应用现场测试
矿井火灾、瓦斯突出等事故发生后,通风系统风流紊乱,有毒有害气体在通风网络中运移扩散危害井下工人安全。通过对矿井灾变时期通风系统进行仿真研究,获得有效的矿井反风方案,以达到人为控制有毒有害气体运移过程、减少人员伤亡的目的。本文通过理论、实验、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火灾时期矿井通风系统灾害演变及矿井反风对策进行研究。  将节点法中对风机节点处风压作为求解变量的问题变为对风机节点处风机提供动力作为
我国的钾盐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绝大部分可溶性钾盐资源分布在气候环境恶劣,交通运输不发达的西北和西南的盐湖中,而对钾肥需求量极大的中东部农业发达地区的天然钾盐资源却极其紧缺,但是在一些工农业副产品废液、碱金属矿山的尾矿废水以及海水中却含有丰富的钾盐资源亟需回收利用,因此,研究从含钾溶液中回收钾的技术对缓解钾盐的紧缺问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机械力化学法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机械力作用强度来控制反应程度的方法
由于高凝油油藏原油的析蜡温度高、凝固点高等原因,开采难度大,利用二氧化碳辅助开采高凝油油藏是改善开发效果方法之一,本文专门就此开展了“Q35块高凝油CO2驱油物模试验研究”项目科研攻关,以期能对Q35块高凝油油藏的开发有所帮助。主要通过建立符合Q35块西部平均渗透率的100cm的长岩心物理模型,测定了在地层压力下,55℃、75℃、100℃时CO2在Q35块原油中的溶解度和Q35块原油溶解CO2后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荧光染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纺织用荧光染料,不仅要求荧光染料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同时也要求荧光染料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此外,耐光牢度作为荧光染料的重要性能,它限制了部分荧光染料的应用范围,例如经常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探针的苯乙烯吡啶盐荧光染料不仅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而且具有较宽的光谱,但由于其耐光牢度较差几乎不用于织物的染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
学位
在国际工业4.0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服装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未摆脱密集型劳动力、高强度作业、生产效率低、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格局。加之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急剧上涨,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对服装生产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服装制造业迫切需要提高生产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高效绿色生产,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建立优化模型、应
学位
纺织领域中的诸多加工方法是基于气流对纤维的分离和凝聚作用使得纤维重新分布、排列和加捻来实现的,纤维与气流间的耦合作用成为气体应用于纺织领域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由于纤维与气流间的相互作用复杂多变,导致气固耦合机理的研究进展缓慢,气流在纺织领域的应用还缺乏基础研究。本文是以喷气涡流纺喷嘴为研究对象,建立喷嘴及纤维的三维模型,构建纤维/气流/壁面体系接触模型,研究高速气流/纤维耦合作用下气流场的瞬时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