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法制备抗菌大豆分离蛋白薄膜的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r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分离蛋白(SPI)来源丰富,营养丰富,用其制备的材料具有较优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因而被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及生物医学等领域。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纤维薄膜有着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率,若被用作创伤敷料,在保湿、透气、抗菌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然而,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导致其纤维薄膜的水稳定性及机械性能较差,达不到作为创伤敷料的要求。为了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纤维薄膜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本文采用化学交联方法,研究了马来酸酐(MA)和双醛壳聚糖(D-CTS)对静电纺丝法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纤维薄膜水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对交联机理进行探究。同时,添加壳聚糖(CS)作为抗菌剂,与电纺纤维薄膜的多孔微观结构协同抗菌。并对交联后的纤维薄膜进行亲水性、吸液率和保液率、水蒸气透过率及细胞毒性测试,评估其应用于创伤敷料的可能性。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以SPI及PEO为原料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纤维薄膜,当SPI/PEO=2:1时,薄膜的纤维平滑,直径较为均一,但溶失率高,力学性能差,基本不具备抗菌性能,无法满足创伤敷料的使用要求,需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对其改性。(2)MA交联大豆分离蛋白纤维薄膜的较优工艺为:170℃,10min,8%MA,此时纤维薄膜的溶失率最低,为30.8%,其多孔微观结构能在37℃的PBS缓冲液中保持15天左右,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MPa、9.6%。SPI与MA交联生成饱和羧酸,红外谱图出现新的官能团(C=O);MA诱导SPI中的氨基残基规整排列,在21.5°附近形成有一定取向的小结晶;SPI及PEO的熔融温度升高,纤维薄膜高温降解后所剩的灰分质量比增大,纤维薄膜的热稳定性提高;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有抑制作用,且对前者的抑制作用高于后者。(3)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CS,引入醛基基团,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生物质基交联剂—D-CTS。D-CTS交联大豆分离蛋白纤维薄膜的较优工艺为:170℃,15min,8%D-CTS,此时纤维薄膜的溶失率最低,为31%,其多孔微观结构能在37℃的PBS缓冲液中保持10天左右,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19MPa和9.5%。SPI与D-CTS交联生成席夫碱(C=N);C=N较好的液晶特性在20.4°附近形成新的结晶峰;SPI及PEO的熔融温度升高,纤维薄膜高温降解后所剩的灰分质量比增大,纤维薄膜的热稳定性提高;双醛壳聚糖较壳聚糖有着更好的抗菌效果。(4)自制的大豆分离蛋白纤维薄膜具有较高的亲水性、吸液率及保液率、水蒸气透过率,对细胞的毒性较小,在创伤敷料应用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通过对北京市、南京市、深圳市三个城市中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对机构负责人和机构内一线社工进行访问和问卷调查后发现,各个城市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在发展中既有
传统的心理课多以故事、榜样引领、心理剧表演、讨论等方式开展,本研究借助"互联网+"的新技术,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自主提供学习材料,并带着"良好情
<正>中国有句古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用来形容岗位轮换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再合适不过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和新的营销环境对复合型全能员工的需要,我们可
<正>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陕西省最大贪污案:周长青贪污4800余万,用于澳门豪赌,该案二审于2000年9月18日上午宣判,陕西省高院驳回被告人周长青、刘晓荣的上诉,维持西安市中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大众及其关注的问题,但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水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含了人为的因素、建筑材料的因素、机器设备的因素以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
印花税共分为五大类13个税目,其中合同类包括了10个税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另外,在纳税范围中还包括了一些具有合同效力的协议、契约、合约、单据、确认书以及其他各种名称
<正>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崛起为电子邮件营销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条件,而电子邮件营销凭借互联网,又有了廉价性、交互反馈性强、无时空限制性、非强迫性、针对性强等优点,电
从会计和企业契约的关系以及会计在企业契约中的特殊作用,归纳总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契约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非理性的缔约主体、对契约各主体的评价难度以及信
孙大午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家,他是带着自己的理想在经营企业,造福一方。即便是被判缓刑期间,他仍痴心不改,照样天南海北地跑,宣传他的大同梦想。
传统民事责任体系在我国立法和学理层面获得了相当的认同,同时,亦出现了对民事责任体系传统理论的反思与批判,民事责任与债的分离论、两大民事责任"边缘地带"的探讨以及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