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薄土层坡地降雨转化及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喀斯特具有特殊的二元水文结构,地表水土流失和地下漏失并存,导致水土流失过程与机理较为复杂。当前,关于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水土保持学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喀斯特地区,由于地形地貌复杂、人口众多,坡地占土地面积比重较大,而这其中又有大部分因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地表土层变薄或岩石裸露,成为土层浅薄地。尽管人们对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问题开展了一些研究,但针对薄土层坡地的研究较少,对人们认识土地石漠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以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薄土层坡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坡度和降雨次数条件下降雨转化为地表径流、壤中流、岩土界面流和地下裂隙流的产流特征及各产流方式下土壤侵蚀特征,揭示了喀斯特石漠化坡地水土流失过程与机理。研究结果对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降雨强度、坡度及降雨次数对地表径流、壤中流、岩土界面流和地下裂隙流初始产流时间具有重要影响。无地下裂隙坡地的地表径流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坡度和降雨次数的增大而减小;壤中流产流时间随坡度和降雨次数的增加也不断减小;岩土界面流产流时间随降雨次数增加而减小;有地下裂隙坡地的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坡度和降雨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地下裂隙流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和降雨次数的增大而减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坡地各径流对降雨的响应存在差异。(2)两坡地地表径流量随降雨强度、坡度和连续降雨次数的增大而增大;降雨强度为75和100 mm/h的坡地壤中流量大于50 mm/h的坡地壤中流量,随着坡度的增大坡地壤中流量不断增加,随着降雨次数的增加无地下裂隙坡地壤中流量先增大后减少,有地下裂隙坡地壤中流量不断减小;随着降雨强度和降雨次数的增大,坡地岩土界面流量和地下裂隙流量先增大后减小,15°和25°坡地的岩土界面流量和地下裂隙流量与5°坡地相比呈下降趋势。坡地1地表产沙量随降雨强度、坡度和降雨次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在所有降雨试验中壤中流、岩土界面流和地下裂隙流无泥沙,说明地下土壤漏失产生机制与地表水力侵蚀—搬运过程不同。(3)降雨强度、坡度和降雨次数均会对坡地降雨转化产生影响。降雨强度为50和75mm/h时,在无地下裂隙坡地,约22%以上的降雨转化为岩土界面流;在有地下裂隙坡地,约18%以上的降雨转化为地下裂隙流,而在降雨强度100 mm/h时,两种坡地约41%以上的降雨量转化为地表径流;在坡度为5°时,无地下裂隙坡地约50%以上的降雨量转化为岩土界面流,有地下裂隙坡地约61%的降雨量转化为地下裂隙流,但随着坡度的增加,两种坡地坡的降雨转化转变为以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为主,其比例分别占降雨量的15.45%-20.42%和26.36%-29.10%;对于无地下裂隙坡地,在前两场降雨39%以上的降雨量转化成岩土界面流;在第三场降雨时,超过44%的降雨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壤中流;而有地下裂隙坡地在三次降雨试验中约51%以上的降雨量转化为地下裂隙流。因此,岩土界面裂隙改变了坡地的降雨转化机制,无地下裂隙坡地降雨主要转化为岩土界面流,而有地下裂隙坡地降雨主要转化为地下裂隙流。(4)岩土界面流对坡地降雨转化及土壤侵蚀具有一定影响。与有地下裂隙坡地相比,无地下裂隙坡地的地表径流量和壤中流量分别增大了7.28%-270.41%和-24.75%-73.88%,增加地表产沙量7.35%-294.69%。可见,岩土界面裂隙改变了坡地的产流及土壤侵蚀过程。
其他文献
软件调试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通常找到故障发生位置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软件故障定位技术实现了对故障的快速定位,节省开发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基于频谱的故障定位技术是软件故障定位技术的一种,开发人员仅需提供故障程序的测试套件就能够实现快速定位到发生故障的位置。但对于基于频谱的软件故障定位来说,不同质量的测试套件将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优质的测试套件不仅能够使开发者更
智库作为提供咨询性研究的机构,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政策方案,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素有“政府外脑”之称,也被称为“影子政府”,因其能对决策者和政策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更有学者把智库称为为除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媒体以外的“第五权力”。美国作为世界上智库最多的国家,已经建成了一批高水准的智库,胡佛研究所就是其中之一。自1919年成立以来,胡佛研究所完成了由档案馆到政策研究中心的转变,已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半数以上人口的主食。而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加剧,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温正处于上升阶段,而在水稻生殖生长期遭遇高温则育性、品质等会受到显著影响。除通过优化田间管理帮助水稻应对高温胁迫外,挖掘水稻中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基因并用于培育耐高温水稻新品种是解决高温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对课题组水稻发育种
随着GPS定位技术四十多年的不断发展,GPS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使得观测数据的外业采集精度和效率得到很大幅度地提高,并逐渐地取代了传统的测绘方法,这使得现在关于测绘方面的工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发展大型火电机组是我国解决目前的能源危机主要政策。而大型火电机组又需要大量的水,为节省水资源,解决在缺水地区建立大型火电机组的问题,人们提出为大型空冷火电机组建设配套空冷项目的建议。特别是以建坑口电站的空冷项目来解决水资源缺乏的矛盾,是世界能源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为顺利完成电站空冷项目,必须对它的风险管理进行充分的研究。巴拉特电站空冷项目为海外项目,海
目的:探讨黄连素(Berberine,BBR)对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模拟的缺血再灌注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蛋白
随着感知传感器的快速发展,使用激光雷达进行环境感知已成为自动驾驶领域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激光雷达具有不易受天气影响且可直接获取障碍物的基本形状、位置、强度等信息的特点,在自动驾驶的环境感知及定位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主要围绕激光雷达研究其运动补偿问题、环境感知中地面检测、障碍物检测、障碍物的跟踪以及激光雷达与惯性导航实现定位。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激光雷达的运动补偿。激光雷达运动补偿是智能车动态背景目
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作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严重的初期性储粮害虫之一,被我国粮食部门列为头号储粮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为一种重要的后期性仓储害虫,食性杂,危害范围广。生物源储粮保护剂属于无公害绿色农药,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符合新时期对于粮食害虫绿色防控的要求。本研究首先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了 7种生物源制剂对重要储粮害虫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的触杀效
近年来,第三者介入婚姻关系导致离婚的案件逐年增多,无过错方配偶因过错方配偶与第三者存在不正当的关系,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侵害。虽然,我国现行《婚姻法》已赋予无过错方配偶享有提起离婚损害赔偿的权利,但其获得损害赔偿的权利须以解除既有婚姻关系为前提,于介入合法婚姻关系的第三者而言,其除可能要承担重婚罪、破坏军婚罪等刑事责任外,无过错方配偶尚不具有向其提起侵权损害赔偿的权利。由此可见,既有民事规范尚且难以使
禽流感的流行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我国,H5N1亚型病毒在禽类不断进化、重组,从而导致多样性的H5N1基因型。研究表明,中国南方家鸭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