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国变众生相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i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于20世纪初年的庚子国变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庚子国变,史学界进行了百余年的讨论和争辩,此间一脉相承的观点少之又少。前人笔下的观点和史学形象常被后代学者颠覆,继而又被更后之学者再次颠覆,以致于很多观点和形象在不同时期呈现翻来覆去的变化。这不禁让人想起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历史学是“文学创作”的批判。本文试图从长期不被史家所关注的《庚子事变文学集》入手,以其中所呈现的“两宫”、“官员”、“洋人”、“义和团”文学形象作为分析对象,与日后各时期相应的史学形象进行对比,通过思考文学之“真”,讨论当时文学形象与百年间史学形象的“不谋而合”或“大相径庭”,反思百年多变的庚子事变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历史学的批判。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两宫”,着重分析《庚子事变文学集》中所呈现的太后形象和皇帝形象,并指出了文学作者们从“封建道德”、“开衅误国”、“中兴”的角度构建了慈禧的形象;从“归政”和“怜悯”的角度塑造了光绪的形象。除慈禧“开衅误国”这一形象出现在日后史学作品中之外,其余几种“两宫”形象在日后史学作品中均未出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当时文学作品在塑造“两宫”形象的时候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干扰,因而导致文学之“真”的缺乏,唯有不公开的作品中才保留了一点真实的面相。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官员”,着重分析《庚子事变文学集》中所呈现的“腐朽丑恶的官僚”、“愚昧顽固的官吏”、“纵权祸国的权奸”、“忠烈的主和派”、“互保与议和的‘柱石’”、“受害罹难者”多种官员形象。经比对,笔者发现“官员”的大多数负面形象均在日后史学作品中出现,而正面的“柱石”(主和派)和“忠烈”(互保派)形象却在百年史学作品中经历了翻来覆去地“变脸”。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史学受到了政治干扰而不得不屈就于“语境”的结果,一旦干扰降低,史家又开始重新思考两派官员的行为,并构建出与早期文学作品相似的形象。第三部分,即第三章“洋人”,着重分析了《庚子事变文学集》中呈现的完全相反的几种洋人形象--“残暴的侵略者”、“无辜的受害者”、“文明的先生”、“被故意美化的侵略者”。经比对发现,历年的史学作品中都出现了洋人的负面形象,而洋人的正面形象“无辜的受害者”却长期以来没有出现在史学作品中。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一形象才开始重新出现在史家的笔下。百年前文学作品里“普世的同情”也出现在史学作品之中了。第四部分,即第四章“义和团”,着重分析了《庚子事变文学集》中所呈现的三种不同的义和团形象——“野蛮的匪寇与丑陋的愚民”、“肇祸的乱民”、“无畏无辜的义民”。经梳理,笔者发现,与原本“多面”的义和团文学形象相比,义和团史学形象在某些时期虽出自不同史家笔下却常呈现“单一”的形象(例如,有时是纯粹的“匪寇”,有时是纯粹的“革命者”等等)。直到改革开放后,义和团的史学形象才再度出现“多面”,史家才开始重新审视呈现义和团的其他方面,并予以中肯的评价。第五部分,即结论部分“以文为镜的发现”。笔者归纳并分析了史家所构建的形象和持有的论调与早期文学作品有诸多相似之处。笔者认为这是文学之“真”与史学之“真”相遇的表现。笔者发现,随着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的消退,史学与早期文学“不谋而合”之处有所增加,并由此指出史学虽长期受到政治的影响而变化无常,但从长远来看,其所具有的“求真内核”仍会让史学回归到“求真”的路上,并日趋稳定。因而由一时史学形象的变化而将史学说成是“虚构”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对史学的一种误会。
其他文献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主要的门类之一,自古以来便成为最普及的口头叙事文学,其浓缩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表达着人民大众的价值判断。“‘我该说(做)什么?’”型故事是中国民间故
李存孝是残唐五代的一名勇将,在历来的史籍中对他的战功是一分为二来看待的,在杂剧、小说这里,却对他大肆渲染,烘托唐末这个英雄形象,将他写成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把他的战绩
王十朋作为南宋第一状元和政治名臣,在政治、文学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加之近年来对他研究增多,引起关注,研究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在他十六年的官宦生涯中,来到夔州三年,在他的
徐蕴华(1884—1962)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生积极配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妇女解放和革命思想,兴学办报,是一位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新型女性。
《鸳鸯针》是明末清初一部重要的话本小说集,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集中描写儒林生活的白话小说集。《鸳鸯针》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但深刻揭露了晚明科举制
裘琏(1644—1729),字殷玉,号蔗村,别号废莪子,学者称横山先生。浙江慈溪人,父亲因抗清而牺牲。裘琏天资聪颖,著作颇丰,但是很多都已经佚失,存世的只有《横山文集》、杂剧《明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围术期营养和免疫状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
金履祥的《濂洛风雅》作为宋代理学家一部重要的诗歌选集,自问世以来,始终没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许多研究大都将其与张伯行的《濂洛风雅》综合在一起,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彩石金属瓦——威纳钢瓦以镀铝锌钢板为基材,经表面处理、粘合彩砂及喷涂外保护层制成,与防水透气膜、岩棉一起在亚热带气候区的40°坡屋面上应用,施工便捷,防水、抗风效果良
徐州古称彭城,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历史文化悠久。桂中行是晚清官员,任徐州知府十二年,重教育,宣民风,深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