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主席指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湖湘文化,作为中国重要的地域性文化之一,以其鲜明的文化特点、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越来越被人们了解。湖湘文化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历史的变迁发展,逐渐形成了“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文化“走出去”已成为湖湘文化传播的现实选择。在此过程中,翻译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增进文化理解的窗口,推动文化传播的动力。本文是在湖湘民俗文化文本翻译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是对其译前、译中的过程描述和译后的实践总结,翻译原文选自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湖南省湘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田伏隆主编的《湖湘文化读本》。该书是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在大型丛书《湖湘文库》的基础上进行编撰且已于2013年8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发展进程等做了较好地整理和推介,是一本适合各个文化层次的人们阅读的普及性读物。所译原文为该书的第九章《古朴特立的民族风情》,是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周行易先生所写,一共一万余字,介绍了湖湘地区各个民族的概况和衣食住行、节日、婚丧嫁娶等方面的习俗,充分展现了湖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情。本报告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项目背景、项目内容、文本研究现状及翻译理论进行分析。第二章对译前、译中、译后的整个翻译过程进行描述。第三章在耶夫·维索尔伦的顺应论的指导下从词汇、句式和篇章角度对文本的翻译进行案例分析,尝试总结出民俗文化类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最后就此次翻译实践进行了总结,得出经验,对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深思,以期有助于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本文主要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呈现不同翻译难点的解决策略和翻译方法,同时主要采用译1与译2对比分析的方式得出最为恰当的译文。译1为初译的结果,译2为反复修改和审校之后的最终译文。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译法的优劣以及译者的思考过程,这有利于把握原文,完善译文。总体说来,在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以及民族民俗文化鲜明特性的考量下,异化为主的翻译方法应是民俗文化文本翻译的首选。具体说来,对于专有名词的翻译,可采用音译、音译加注、直译加注、图像、替代等方法。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采用文内外加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归化、淡化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