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林窗特征及其对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窗作为一种经常发生的小规模干扰,其产生和变化构成了森林景观的流动镶嵌结构,由于林窗的出现创造了可供新个体入侵、占据和更新的空间,所以对林窗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以辽宁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内的林窗为研究对象,对林窗特征、林窗对物种多样性影响及林窗动态和森林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保护区内森林保护更新的建议。研究结果为: 在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内,最大林窗的面积大于200m2,最小林窗的面积小于10m2,大多数林窗面积集中在30~90m2,平均面积为65.8m2。林窗形成方式以树木折干形成的最为普遍(56.8%),形成木的胸径主要集中在10~30cm这个范围内,林窗由2株形成木形成的比较普遍(50.3%)。林窗边界木和群落中乔木大小比较一致,但高度略小。单个林窗的边界木最少为3株,最多为14株,平均每个林窗拥有6.37株边界木。 林窗内外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在种类组成、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上存在较大差异。在群落相似系数上林窗内外的群落存在差异,从两个相似系数的比较中看出,林窗对草本群落的影响大于对灌木群落的影响。林窗各层次生态优势度和群落优势度均小于非林窗。可见,林窗的群落稳定性低于非林窗。 在林窗内,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林窗面积的增大是随之增大的。以不同形成方式形成的林窗,其中植物物种多样性是不同的,综合上看,以混合方式形成的林窗内的物种多样性较高,折干、枯立次之,而人工采伐方式形成的林窗内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在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内,共调查到林窗30个,其中在12个林窗内发现有乔木或灌木的树苗存在,发生率为40%。说明保护区内的森林更新有一部分是依靠林窗来完成的。对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发现所调查的林窗斑块形状偏离圆形,林窗处于发育的中期。保护区内林窗斑块的破碎度指数为0.0082,说明保护区在景观格局上受到了破坏,但破坏程度不大。 通过对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内林窗的研究,发现林窗不但对植被的更新具有作用,还对维持森林物种多样性具有作用。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为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保护和更新以及我国东北林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在miRNA表达谱芯片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异常黑胆质型消化系统肿瘤外周血共性miRNA标志物,为实现传统民族医学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做一份贡献。  方法:收集异常黑胆质型
在CDMA蜂窝系统中,功率控制与软切换是两项关键的技术.通过准确的功率控制与合理的软切换,能够有效地降低用户间干扰,提高系统容量,改善系统性能.该文针对CDMA蜂窝系统中的功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寻求高效的数字图象压缩技术意义重大.分形中的IFS图象编码技术对一般自然景物有很高的压缩率.该文研究分形压缩IFS编码技术及其在计算机上的实现,并对
我国新推行的新课标改革在我国多个省份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在一些处于偏远地区的农村,因为在经济、交通、文化等多方面的落后,新课改在实施过程当中还是遇到了诸多问题。处在陇南
该文设计了在Client/Server环境下查询异构GIS产品的一种技术方案.文中分析了GIS查询向Client/Server方式转化的主要难点,即各种GIS产品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数据模式和操作
图像压缩编码是八十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小波变换是八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可以将图像分解为不同尺度下多分辨率表示的子带
菊科入侵植物在我国入侵植物中所占种数最多,黄顶菊、豚草和三叶鬼针草是危害较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近年来菊科入侵植物在我国迅速蔓延,对生态系统结构及生物多样性构成了
该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立体匹配的方法,通过两个摄象机获得图象对,进而得到景物的空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