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统一战线工作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ya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具有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文化统一战线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统一战线工作要服务大局,广泛凝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发挥凝聚智慧、建言献策的优势。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文化领域抗日救亡力量尚未很好地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尚未为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发挥其最大作用。中国共产党担起民族重任,深刻认识到在文化领域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的重要性,需要开展文化统一战线工作,团结文化领域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的力量。由此,为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统一战线工作,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统一战线工作成就突出,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统一战线工作进行系统研究,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文化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依据及时代背景;文化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文化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主要对象及主要方法;文化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等,进一步展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开展的统一战线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文化统一战线工作很好地团结了文化领域内一切赞同抗日的力量,涌现了大量抗战题材作品,壮大了文化统一战线队伍,增强了先进知识分子的凝聚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统一战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新时代开展文化统一战线工作有着重要启示:新时代开展文化统一战线工作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创新工作方法,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
其他文献
在人类发展史中,机器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手工工具、近代大机器到现代智能机器,机器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的人机交互方式、人机关系都有明显的不同。在现代社会中,人机交互的方式趋向人机共融、人机共生的方向发展,反射出人与机器间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一面,这势必会给人带来新的影响。人机融合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复杂变化是技术哲学急需要关注和解释的重要问题。当前,人机交互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大场域,人们
学位
知识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尤其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更加需要跨越组织边界持续不断地搜寻、获取、吸收新知识或新资源,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然而,企业能否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能力保护自己的知识免受模仿。企业通过不同搜索方式获得不同属性的知识,需要根据知识特征匹配合适专有化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保护,因此,对外部搜索知识属性与企业专有化机制选择间关系的研究十分必要。
学位
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党和人民在漫长而伟大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凝聚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思想文化以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革命文化所蕴含的宝贵财富,不仅仅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不仅仅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旗帜,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宝贵财富。本文以革命文化的发展脉络入手,通过对于革命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对于革
学位
文化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于国内外新形势,充分认识到文化创新对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文化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及新论断。习近平关于文化创新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刻国际、国内背景,国际背景即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内背景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亟需理论指引。在理论渊源方面,习近平关于文化创新的重要论述
学位
贫困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摆脱贫困不仅是中国,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从人类历史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与贫困作坚持不懈的斗争。贫困问题的解决,关乎民生福祉和民族的未来。马克思贫困理论的产生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工业革命带来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频发性的经济危机和激化的社会矛盾,这促使马克思深入思考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弊病。马克思的贫困理论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通过研究借鉴亚
学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面临很多困境与挑战,需要我们从文化哲学视角分析现实情况与破局方案。构建这样一个命运共同体并不是仅仅对中国有利,也是让全球人民共同受益的一个的美好愿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全球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带来了文化冲突,学会如何化解文化冲突,如何让全球共同发展,关系到全球人民共同的前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吸收了诸多思想的优点与长处,
学位
家国情怀是蕴藏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价值基因和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最深厚的情感归宿和文化密码。这一贯穿古今、历久弥新的情怀发挥着重要作用,让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告别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让新时代的奋进脚步更加稳健有力。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一直大力推崇家国情怀,在各大重要场合阐释了弘扬家国情怀的价值旨趣和实践路径,并特别强调新时代正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
学位
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做支撑,总需要伟大的精神不断蓄力。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斗争中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一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和生命力,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强大支撑力。今天,我们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正在向更高层次、更远大的目标进发,更需要传承和弘扬这一跨越时空、历久弥
学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是促使农民形成正确价值取向以及良好精神风貌的思想保障。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愈加重视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的问题。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加强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将主流思想化为农村群众的实践行动意义重大。新时代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总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取得一系列明显成就,众
学位
拥有强大凝聚力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障。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整合了党内思想,统一了全党全社会的认识,在党的凝聚力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历史决议》的通过对新时期党的凝聚力建设具有多重效用。第一,维护党的凝聚力的核心支柱。通过客观评价毛泽东的功过维护其作为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