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服饰文化研究——以山西太原壁画墓为案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B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政局,导致汉民族向南迁徙,而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民族之间的接触与交往频繁,使汉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激荡。同时,沿着丝绸之路,大量的中亚与西域胡商,也络绎不绝地涌入中国,在中原地区掀起了一阵胡风。华夏民族的服饰文化,在这两股强大的力量下,发生了革命性地转变。其中尤以北齐一朝为甚,且见诸于历代的史籍典册中。然而,限于稀缺的形象材料,对于北齐服饰的认识,长时期停留在臆测与想象的阶段,直到太原北齐娄叡墓与徐显秀墓壁画的发现,才解答了此一由来已久的疑惑。这两座精美绝伦的壁画,记录了当时北齐人们的生活实况,为北齐服饰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难得的宝贵资料。壁画中人物的穿着,饱含着浓郁的历史时空感,那是一个多元化、多民族交融的社会场景。拓跋鲜卑传统的服饰:“鲜卑帽、缺骻袍、合裆裤、鞢躞带、长靿靴”等,广泛地出现在画中人物身上,明显地反映出为当时的服饰潮流。与之相抗衡的波斯胡服,亦弥漫著壁画中的人物衣着。徐显秀墓充满异国情趣的壁画中,妇女们的装束鲜艳耀眼:窄袖翻领的上衣、束胸高腰的长裙、外披轻薄的长衫、偶或点缀著典型的波斯连珠图案。而华夏传统的褒衣薄带式,则体现在徐显秀墓墓主人的穿着上,以彰显其政权的正统性与地位的崇高性。壁画中人物的服饰穿戴,呈现了文献史上所载有关“爰自北齐有胡服”的胡服具体形象;而为唐代常服的起源,提供了信实可征的图像史料。透过太原北齐墓室壁画的服饰研究,对中国中古时期常服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也填补了服饰史上有关北齐一段的空白。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管理工作也显得越发重要,管理技术已经高度融合了信息化技术,图书管理技术也必然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持续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关键的通信技术.对于
期刊
《通典》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杜佑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开始撰写,历时36年,成书于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记载了从先秦到唐朝肃宗、代宗年间的典章制
技师和技能专家是气田生产经营一线中的高技能人才,他们既掌握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着先进的操作技术,实践中解决复杂技术难题和工艺操作难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对高
期刊
期刊
分析了14时砻谷胶辊的结构与生产工艺特点,以及生产过程中加工定位在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要求。研究了精确定位夹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提出了可调张紧力浮动支撑精确定位夹具
引言中国素称诗国,五千年来她像一条河流,经历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杂曲、新诗等漫漫流程,浇灌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流传
交通噪声一直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尽管桂林市实施了禁呜、部分线路单行、改善路况等措施 ,但随着车流量迅速增长 ,交通噪声超标仍较严重。监测结果显示 :各主干道噪
在分析龙固矿N1301综放面调向期间煤层自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综放面调向期间的自燃监测及预防技术方案,建立了以“阻化、惰化、降温”为一体的综合防灭火技术体系,分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