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angw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保护是指在神经损伤发生前或神经损伤早期采用药物治疗或某些处理措施将神经的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的一种治疗策略。脊髓损伤防治涵盖的内容较广,涉及继发损害的防治、亚急性/慢性阶段的神经保护、轴索/神经元的持续再生以及神经再支配的获得,每一部分又包含着若干亟待解决的课题。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脊髓损伤的生物学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已经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脊髓损伤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致力于寻求新的神经保护治疗手段,以求改善脊髓损伤的预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自身的修复能力非常有限,死亡的神经元不能由自身产生的神经元或邻近的神经元来代替.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控制继发性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如何有效地促进损伤脊髓的再生与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难题。近年来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研究改变了这一观点,神经干细胞作为一种全能细胞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神经系统的各种成分,有效的促进脊髓的再生与修复。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作为一种与传统有别的神经保护及修复的重要防治手段近年来已开始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成为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JPPARγ)的激活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细胞的分化和成熟[l],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治疗方面治疗有良好的研究前景。目前PPARγ对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的研究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本实验采用SD大鼠脊髓打击损伤模型,探讨PPARγ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高压氧预处理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观察PPARγ对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效应,并对保护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同时对高压氧及PPARγ激动剂联合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给予评估。本文共分为以下四部分内容:一. PPARγ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高压氧预处理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目的通过建立脊髓损伤和高压氧预处理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观察PPARγ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高压氧预处理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1、高压氧预处理动物模型的建立:成年清洁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后,高压氧预处理组利用实验动物高压氧舱,预处理5天。2、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麻醉状态下,手术显露椎管及硬膜囊,用30g冲击棒自5cm高度自由落体下坠致伤脊髓。冲击棒下端直径3mm,致伤能量为150gcf,建立脊髓损伤模型。3、观察项目:PPARγmRNA和蛋白的定量观察。4、实验内容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本实验高压氧预处理及大鼠脊髓打击伤模型建立可靠稳定,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2、PPARγ在大鼠脊髓打击模型伤后1d表达即开始增加,为0.59+0.97,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d至7d内表达明显增加,至14d时为本实验观察时间点的表达高峰,为2.05+0.31。28d时表达明显回落,与对照组比较已无统计学意义。3、高压氧预处理大鼠脊髓损伤后Id PPARγ表达与损伤组比较明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至14d时为本实验观察时间点的表达高峰,为3.19±0.67(p<0.01),至28天时已明显回落,但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鼠打击SCI模型与人类SCI有一定相似性,个体差异不明显,模型制备简单,稳定重复性强,高压氧预处理模型与人类高压氧治疗具有一定相似性,可稳定重复。2、脊髓损伤后PPARγ表达明显增加,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表达。3、在本实验条件下,高压氧预处理明显促进了PPARγ的表达,高表达时间明显延长。二. PPARγ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PPARγ的激活对成年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的影响,以探讨PPARγ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效应。方法1、成年清洁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罗格列酮(PPARγ激动剂)处理组、GW9662(PPARγ拮抗剂)处理组。2、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PPARγ激动剂或拮抗剂腹腔注射干预一周。3、观察项目:(1)行为学评价: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分别在脊髓损伤后1d、1w、2w、4w和8w进行评分。(2)诱发电位的测定:各组大鼠分别在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测定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3)光镜下观察脊髓标本:各组大鼠脊髓分别在损伤后不同时期灌注固定取材,行脊髓冠状、矢状切片的HE、尼氏染色观察。(4)神经束路示踪:生物素化萄聚糖胺顺行示踪,观察上行和下行轴突再生情况,激动剂和拮抗剂对轴突再生的影响。4、实验内容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本实验大鼠脊髓打击伤模型建立及腹腔注射干预法简便易行可靠稳定,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2、大鼠脊髓打击模型在伤后1d BBB评分为0分,1w为1.86±±1.32分,以后逐渐恢复,8w为12.5±1.52分,经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拮抗剂(GW9662)干预后在各时期与单纯损伤组相比较,1w时分别为3.33±1.03分和1±0.63分,8w分别为17.17±1.17分和11±1.41分,PPARγ激动剂处理组评分明显增高,而PPARγ拮抗剂处理组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3、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在脊髓损伤后明显延长,1w MEP及SEP潜伏期分别为(28.31±+0.41)ms和(25.0±0.53)ms,4w时分别为(17.90±0.46)ms和(18.22±1.80)ms,经罗格列酮和GW9662处理组1w时分别为(26.99±0.10)ms、(30.77±0.77)ms和(23.73±0.43)ms、(26.19±0.67)ms,4w时分别为(16.53±0.51)ms、(22.43±0.65)ms和(16.57±0.39)ms、(20.76±0.67)ms,在1w-4w各时期与损伤组相比较,罗格列酮处理组大鼠诱发电位潜伏期明显缩短,GW9662处理组大鼠诱发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4w后相对稳定。4、光镜观察:脊髓损伤后1d可见,损伤区中央灰质出现大片出血、细胞肿胀、尼氏体消失,并有大量单核或多核炎性细胞浸润;脊髓损伤第1w损伤区组织出现大片坏死灶,炎性反应加剧;2w时脊髓损伤及周围区炎性细胞浸润减轻,4w损伤脊髓组织出现囊腔样变化,8w以胶质瘢痕为主。经罗格列酮干预后病理变化2w时较损伤组明显减轻,尤其在损伤区周围更为明显,4w后差异不显著,而经GW9662干预后脊髓损伤2w内,病理变化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加重,4w时与损伤时比较有明显变化。5、脊髓损伤后1d时三组神经元尼氏体无变化,少量尼氏体染色不完整。1w时SCI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消失,软化灶形成,尼氏体有所减少。RT组神经元完整性及数量明显好于SCI组,尼氏体消失较少,而GT组神经元大量消失,尼氏体明显单染(见图2-7)。2w时SCI组及GT组大量神经元细胞噬酸性变形,尼氏体明显减少,而RT组明显好于前两组。4w以后三组神经元尼氏体染色逐渐无明显变化。6、神经束路示踪显示:经罗格列酮干预后,下行示踪标志阳性纤维明显增多,胶质瘢痕明显减少,而经GW9662干预后下行示踪标志阳性纤维明显减少,胶质瘢痕明显增多。结论罗格列酮干预后,大鼠在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脊髓功能改善,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病理变化减轻,残存尼氏体,神经束路示踪标志阳性纤维明显增多,提示对大鼠脊髓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而GW9662干预后结果相反,提示其阻碍了大鼠脊髓损伤的神经恢复。三、PPARγ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目的观察PPARγ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为脊髓损伤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脊髓打击伤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分组后,在不同时期内取材,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PARγ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的影响。实验内容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观察项目:1、新生神经前体细胞,Nestin+Brdu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2、新生少突胶质细胞,MBP+Brdu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3、新生星形胶质细胞,GFAP+Brdu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4、新生神经元细胞,NSE+Brdu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结果1、单纯脊髓损伤1w,脊髓实质中即可见到少量的Nestin+Brdu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2w后观察到大量的Nestin+Brdu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胞体为多角形或卵圆形,有较多突起,部分细胞突起的伸展方向和细胞的长轴一致,损伤附近的脊髓灰质可见少数Nestin+Brdu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4w以后,Nestin+Brdu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下调。罗格列酮干预后1w-4w表达增加,GW9662干预后表达减少。4w后,新生少突胶质细胞表达下调,逐渐消失。2、SCI后3d,SCI组脊髓实质中即可见到少量的MBP+Brdu免疫荧光双标染色阳性的新生的少突胶质细胞,1w时,观察到大量的新生少突胶质细胞,2w后达到高峰。罗格列酮干预组在各时期表达与损伤组比较明显增加,而GW9662组表达明显减少。3.GFAP表达于正常脊髓的中央灰质和周围白质。损伤组:1d在损伤区周围增加,2w达到高峰,以脊髓中央管室管膜区表达最为明显。4w囊腔开始形成,GFAPBrdu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囊腔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胞体及突起,数量减少。罗格列酮干预组在1-2w GFAP表达与损伤组比较明显增加,而GW9662组表达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4、SCI组损伤后1d即见损伤周围少量新生神经元,而在损伤区无表达。伤后3d时RT组新生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多,而GT组表达明显减少,与SCI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伤后2w时新生神经元表达达高峰,4w时新生神经元表达开始下降,三组间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罗格列酮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而GW9662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加重神经损伤。2、在脊髓损伤的早期(本实验观察到为4w之内),罗格列酮可以促进神经前体细胞的再生,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GW96622可抑制神经前体细胞活化。3、罗格列酮可以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产生(本实验观察到为4w之内),对神经传导的连续性具有保护作用,GW96622可抑制少突胶质细胞的产生,阻碍神经传导。4、在脊髓损伤的早期(本实验观察到为2w之内),罗格列酮可以促进新生星形胶质细胞产生,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5、罗格列酮可以促进新生神经元的产生(本实验观察到为4w之内), GW96622可抑制新生神经元的产生,阻碍脊髓损伤后的神经恢复。四、高压氧预处理及罗格列酮联合干预治疗实验性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评价目的通过分组高压氧预处理大鼠脊髓损伤后PPARγ激动剂联合干预治疗,评估治疗效果,为脊髓损伤的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1、实验大鼠分为高压氧预处理脊髓损伤组、PPARγ激动剂治疗组,高压氧预处理后脊髓损伤PPARγ激动剂治疗组。2、观察项目:(1)行为学评价: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分别在脊髓损伤后1w、2w、4w和8w进行评分。(2)诱发电位的测定:各组大鼠分别在损伤后不同时期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3、实验内容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高压氧预处理及罗格列酮联合干预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BBB评分明显增高,高压氧预处理脊髓损伤组和非预处理脊髓损伤PPARγ激动剂治疗组1w时分别为2.33±1.03分和3.67±1.36,8w为15.83±3.65分和17.17±2.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在脊髓损伤后明显延长,高压氧预处理及罗格列酮联合干预治疗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较,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脊髓损伤前行高压氧氧预处理,损伤后立即行PPARγ激动剂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保护效应显著,是脊髓损伤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兔退变椎间盘的动物模型,应用慢病毒载体介导Sox9基因体外转染兔MSCs,将其移植入椎间盘内,观察对兔退变椎间盘的影响。方法1.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法建立兔退变椎间盘
<正>据新华社1月14日报道,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
基于尺寸原因定向耦合器在微波电路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采用接终端开路短截线的方法使四分之一波长的微带线变成T型结构,并进一步对短截线等效成为十字型微带线的方法,设计出小
为提高涂层的防腐蚀性能,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利用水热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将rGO与无机纳米粒子(SiO2、TiO2)结合,采用刷涂的方法制备r
鼻咽癌是具有地域特性的恶性肿瘤疾病,高发于我国广东,因此又称“广东瘤”。由于其发生部位较小且隐蔽,又与重要器官相邻,所以症状多变或不明显,导致漏诊误诊,常拖至晚期才被诊断出
针对由RX60和RX90机器人组成的联合作业系统,通过选择机器人基点的特征函数值作为阀值门限,在HSV颜色空间下直接对采集的彩色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提取出目标机器人.提出了一
目的:观察99Tc-MDP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骨保护作用及对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云克治疗R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6只SD大鼠作为正常组,余30只SD大鼠建立CIA模型
<正>米兰是意大利最摩登的城市,城市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散发着幽香。一排排精致优雅的商店橱窗,世界颇具声誉的流行服饰,风姿绰约的摩登女郎,五彩缤纷的四季鲜花,临街摆设的咖
目的:1.研究岩骨斜坡区脑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和分布走行特点以及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临床该区域的手术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2.通过模拟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和经岩骨乙状
第一部分自体骨腰椎椎间融合器的制备及其生物力学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进行体外动物模型生物力学实验,模拟使用自行研发的器械(自体骨椎间融合成形器),制备自体骨腰椎椎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