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译唐诗三百首论诗的可译性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及其智识能力提高的产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整体思想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在藏译诗词中,不仅要研读藏族自有的古典诗籍,而且还要翻译引进其他民族已取得的辉煌的文化精髓来补充自有文化,使她早日融入其他诸多文化发展的渠道之中。可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不同的自然与社会条件,思维方法以及心理特点等的差异给译诗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有些翻译家一直认为译诗是不可能的。本文针对这一观点,以著名的汉语“唐诗三百首”为例,根据有关诗歌翻译的理论和汉藏修辞手法的共同之处来论证诗的可译性。还有《贤愚经》《劝戒亲友书》《入菩萨行论》等诸多浩瀚经诗除了不同的译文之外,原文却稀如辰星。“其意异类非有异,其辞异语非无异”,凡有感官知觉的生命物体皆有欲求世俗八法之思,故无论语言或语言载体的文化怎样不同,它们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共同之处,这也使翻译成为可能。文章由六个部分组成。一、前言部分主要写了选本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论文新处。二、第一部分介绍了唐诗三百首和藏译唐诗三百首以及译者经历。三、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文字构成和首饰修辞手法是译诗的主要难点。四、第三部分以《藏译唐诗三百首》为例,主要探讨了凡是译者务必翻译的条件和反复译诗是文化的积累,也是最佳译诗方法。五、第四部分《藏译唐诗三百首》为例,主要研究了汉藏修辞手法的共同之处和诗歌风格。汉藏修辞手法部分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分析了两语修辞的近似之处和等值翻译方法。六、结语部分总结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肯定了汉藏译诗的可译性。七、参考文献。
其他文献
随着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逐渐得到稳固发展,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促进高等院校师生的身心健康,高等教育体育课程应不断的
登州作为我国古代一个行政区划的名称,初设于唐武德初年,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为府,上世纪初撤销建制。登州府城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北通过庙岛群岛与辽东半
侯官郭氏家族,是闽都望族。其文史治家传统及家庭成员的文学成就,在家族文学、文化教育和清末民初闽都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郭阶三为清嘉庆二十
李长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批评家,他的文学批评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和魅力。李长之融会中西文化理论进而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建构了灵妙与思辨兼容
出生于福建的施雨有着江南女性特有的温婉、柔润和灵秀,但在当代海外华人文学的风云榜中更是一位铁娘子。在文化边界的行走形成了她创作中丰富多彩的边界对垒和爱与乡愁,施雨
德育是指社会各级各类组织和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需求,转化为社会化行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职德育课作为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众多地理教育工作者围绕此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大都偏向于大教育学,而缺乏鲜明的地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MPA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
陈襄是北宋初、中期的名臣、教育家、理学家和诗人。其诗总体风格平淡而寄情遥深。从诸个侧面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特定阶层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有些诗歌还具有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