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Cr系合金相变过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z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u-Cr系合金因具有高强度与高导电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集成电路、轨道交通以及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现代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对高强高导Cu-Cr合金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Cu-Cr合金的强度与导电性能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内容。作为时效强化型合金,Cu-Cr系合金在时效过程中能够产生细小的Cr相粒子,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Cr相粒子的形貌、结构、尺寸等特征因素直接影响到CuCr合金的强度。因此,探明Cu-Cr合金时效相变过程中Cr相粒子的演变规律,对高性能Cu-Cr系合金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u-Cr合金在时效过程中析出的富Cr相粒子具有两种结构,即面心立方(fcc)结构与体心立方(bcc)结构。研究发现,Cu-Cr合金在时效初期形成fcc结构CuCr相,随时效时间的延长最终会转变为bcc结构。目前,CuCr相由fcc向bcc转变的临界条件及内在机制尚未明晰。此外,合金化元素在CuCr相中的分布位置对其相转变条件及相长大速率等具有重要影响,但合金化元素在CuCr相中的分布规律尚未有系统研究。针对上述研究问题,本文运用相似原子环境法建立了Cu-Cr和Cu-Cr-X析出相无序结构(bcc或fcc)模型,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了析出相结构的平均每原子能量、形成热和结合能,探明了Cu-Cr二元合金中CuCr相由面心立方(fcc)结构转变为体心立方(bcc)结构的临界成分条件,分析了第三组元合金化元素(X元素)在CuCrX相中分布特征对析出相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将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Cu-Cr二元合金中,fcc结构的CuCr原子团簇在时效初期形成,并逐渐转变为亚稳态的fcc结构CuCr相。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fcc结构CuCr相中的Cr含量会逐渐增大。当CuCr相中Cr含量大于60 at.%时,bcc结构CuCr相的形成热和结合能低于fcc结构CuCr相,bcc结构CuCr相相比于fcc结构的更为稳定。因此,当fcc结构CuCr相中的Cr含量超过60 at.%,Cu-Cr合金中CuCr相会发生fcc结构至bcc结构的相转变。在Cu-Cr-X(X=Zr、Ag、In、Mg、Al、Sc、Ti、V、Mn、Fe、Co、Ni、Zn、Y、Nb、Mo、Sn、Hf、Ta、W)合金中,多数第三组元X元素在相中的分布位置对于fcc结构CuCrX相的形成热和结合能影响小,X元素应随机分布于fcc结构CuCrX相中。Sc、Fe、Co、Ni、Zr、Hf等6种元素在相中的位置分布对于相的形成热和结合能的影响较大,当他们位于相的结构外围时,相的形成热和结合能最低,因此他们应分布于fcc结构CuCrX析出相结构的外围。对于bcc结构CuCrX析出相,多数第三组元X元素在相中的分布位置对于bcc结构CuCrX相的形成热和结合能影响小,X元素应随机分布于bcc结构CuCrX相中。Mg、Sc、Fe、Zn、Zr、In、Nb等7种元素在在bcc结构CuCrX相中的位置分布对相的形成热和结合能的影响较大。当Mg、Sc、Fe、Zn、Zr、In位于bcc结构CuCrX相的结构芯部时,相的形成热和结合能最低,因此上述6种元素应分布于bcc结构CuCrX析出相结构的芯部;当Nb位于相的结构外部时,相的形成热和结合能最低,因此Nb元素应在bcc结构CuCrX析出相结构的外部偏聚。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发展,国内对Cu合金材料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如强磁场材料、无人机和机器人转子线圈要求合金在拥有高强度的同时还需兼具高导电率。Cu-Ag合金具有优良的强度和导电率匹配度,优化铸造方法和加工工艺对于制备高强高导Cu-Ag合金具有重要意义。在本实验中,通过课题组自主设计研发的真空水平连铸设备制备Cu-4.5 wt.%Ag合金,研究铸造方法、固溶、时效和中间热处理对合金拉拔性能的影
铜-石墨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导电、导热、减磨耐磨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等领域。然而石墨与铜的物理性能差异大、润湿性差,使得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石墨分散性差,界面结合弱,严重影响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并且现有的制备工艺或多或少存在工艺复杂、生产成本等高缺陷,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制备工艺来解决石墨分布和界面结合的问题,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本文通过累积叠轧焊合结合中间退火工艺制备了铜-
随着Nd-Fe-B产量的大幅增加,稀土Nd/Pr/Dy/Tb资源的消耗也日益剧增。作为伴随产物的La、Ce、Y稀土则长期处于供过于求,大量堆积的状态,对稀土资源的平衡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实现生产成本控制,促进稀土产品的产销平衡,同时缓解环境污染压力,促进稀土资源高效与平衡利用,扩大高丰度稀土La、Ce、Y在钕铁硼磁体中的应用势在必行。本论文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这些新兴产品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附带了一系列的电磁污染,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威胁,而且对电子设备自身、军事机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威胁。因此科学家们致力于研发一种具有高效微波吸收的材料已成为热潮,这是解决电磁污染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作为碳材料的典型代表,在电磁吸收领域中也广为使
磁性斯格明子是一种拓扑保护的新型涡旋磁畴结构,表现出小尺寸、易被低电流驱动以及能被温度、磁场和电场等外场调控的特性,在未来高密度、高速度、低能耗磁信息存储和自旋电子学应用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因此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磁性斯格明子与传导电子相互作用会产生拓扑霍尔效应,这是探究材料中是否存在磁性斯格明子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本文系统研究了非中心对称的Cr-Mn-Ge、Co-Zn-Mn多晶、中心对称的
钛合金因其较高的比强度及耐腐蚀等性能在航空航天和海洋舰船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现代装备朝着高性能、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等方向不断发展,对钛合金材料的抗蠕变等服役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具有更加优异的抗蠕变性能的钛合金材料是航空航天及远洋深海等领域的迫切需求。本文以钛合金在飞机及深海潜水器等装备上的服役条件为背景,开展稀土改性钛合金材料高温拉伸蠕变和室温压缩蠕变实验研究。同时对合金的高温热加工
TiC/Cu复合材料目前被广泛研究应用于某些特定领域,诸如电磁炮导轨材料、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以及汽车自动化焊接电极等,这些应用领域对其导电、导热、力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等都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然而,由于TiC与Cu之间润湿性差使得界面结合不牢固,力学性能不满足要求,同时TiC/Cu复合材料导电性也较低。为让TiC/Cu基复合材料更好适用于这些应用领域,有必要改善TiC与Cu基体之间的润湿性并提
本文简要介绍了弹性作息时间管理目前在幼儿园的运行情况,强调了弹性作息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继而提出了弹性化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以顺应园本教育需求,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矿山由露天转入地下开采后,露天终了边坡、地下采场围岩及上覆岩岩体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变形破坏场构成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演化系统。本文以晋宁磷矿2号坑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研、相似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引入边坡采动效应因子K,建立地下采场上覆岩力学分析模型及裂隙演化形态方程,并提出采动影响下力学失稳判据,阐明露天边坡坡角对地下采场围岩、覆岩的影响效应及动态失稳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
铝合金由于其密度小、比强度高和比刚度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以及建筑材料等领域。然而多变、恶劣的服役环境,使铝合金的表面易被破坏,如裂纹、磨损和腐蚀等,致使铝合金的性能恶化,这将限制其使用范围。因此需要提升7B85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本论文研究了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对7B85铝合金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在3.5 wt.%Na Cl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变化。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