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华教授对寰枢关节紊乱的诊疗经验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s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整理、总结张卫华教授诊疗寰枢关节紊乱的经验,为今后临床广泛推广提供依据。
  方法:
  1.对古代文献中的“骨错缝”、“筋出槽”二病以及寰枢关节紊乱的近现代研究进展的文献,以病名、病因等为着手点,将古今有关论述作一汇总、评析,作为我们认识寰枢关节紊乱的基础。
  2.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文献检索张卫华教授发表的文章、查阅出版的著作、跟师临诊整理、系统分析、总结张卫华教授对寰枢关节紊乱的诊疗特色。
  3.临床验证共纳入30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皆由张卫华教授亲自诊断、施治(推拿手技+针刺),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6次。记录“颈部四点”阳性压痛点个数,验证四点触诊法;比较30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症状积分包括头痛、眩晕、睡眠障碍、心胸部异常感、眼耳功能异常感及其他症状;体征积分包括上颈段肌肉紧张、枢椎棘突偏歪、颈椎活动受限、“颈部四点”处压痛及其他体征等)、眩晕程度评分、颈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评分和寰枢外侧关节差值均值、寰齿间隙差值均值和枢椎棘突角度位移均值。采用SPSS21.0综合分析,评定其临床疗效。
  结果:
  1.张卫华教授对寰枢关节紊乱的诊疗经验:
  (1)张卫华教授对寰枢关节紊乱的诊断经验为“手摸心会,初步诊断”,“详问症状,排除它变”。
  (2)张卫华教授对寰枢关节紊乱的治疗经验分为推拿手法特色、针刺选穴特色和针刺手法特色。其中,推拿手法讲求“筋骨并治,以求平衡”、“以部选法,按病施力”;针刺选穴分为“颈肩背部穴”和“必用尺胫针”;针刺手法讲求“进针必求得气”、“行针须达气至病所”。
  2.临床验证结果:
  (1)“颈部四点”(枕骨大孔下、患侧斜方肌与枕骨交界处、风池穴、完骨穴)触压痛阳性点30例患者中2个的为5人,占16.67%,3个的为12人,占40%,4个的为11人,占36.67%,即2个以上阳性压痛点的为28人,占93.3%,此与张教授所说的颈部四点至少2点局部压痛阳性即可初步判断为寰枢关节紊乱的诊断经验吻合。
  (2)治疗前与治疗后症状体征量表评分相比较得出,t=10.23,df=58,P<0.00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量表量表评分较治疗前评分明显降低,说明治疗对于患者整体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
  (3)从治疗前症状分布可看出,每位入组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经过6次治疗后,眩晕程度评分较前比较得出t=8.45,df=58,P<0.00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大部分患者的眩晕完全或基本消失,说明本次治疗对于患者的眩晕程度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4)患者颈痛(VAS)评分,治疗前大多数处于中度疼痛,尚耐忍受但已影响生活,经过6次治疗后明显改善。治疗前与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得出t=10.81,df=44,P<0.00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本次治疗对于患者的疼痛改善作用明显。
  (5)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量表评分相比较得出,t=27.91,df=58,P<0.00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前NDL评分表示大多数患者为严重功能丧失,而治疗后表明大多数患者无功能丧失或轻度功能丧失。说明治疗对于患者功能有明显改善。
  (6)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治疗后寰枢外侧关节差值、寰齿间隙差值、枢椎棘突角度位移均较前明显减小,P<0.001,有统计学意义。
  (7)总临床疗效:3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25人,占83.3%,显效3人,占10%,有效1人,占3%,无效1人,占3%,总有效率为96.7%。
  结论:
  1.张卫华教授对于寰枢关节紊乱的诊断特色、治疗特色具有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意义;
  2.临床验证了张卫华教授独特的推拿手技+针刺在改善寰枢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眩晕程度、颈椎功能障碍,缓解颈痛症状,恢复解剖位置等方面效果显著,且较为安全。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的超标排放,越来越多的有机氯化物的广泛使用,导致全球地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常规水处理工艺(如混凝-絮凝-沉淀-过滤-消毒)来去除这些污染物仅仅将有机物从一个形态转移到另外一个形态,不能彻底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氧化技术(尤其是高级氧化技术)能将微污染物质无害化.高级氧化工艺的机制主要是基于羟基自由基·OH的形成,随后利用羟基
开发经济有效的方法用于早期的预后生物标记物的检测和识别,有利于癌症识别的提高以及死亡率的降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以将酶、核酸、抗原抗体、细胞等生物活性材料通过合适的固定化方法固定在电极表面有限的空间,和被分析物发生生物和化学反应,同时又不妨碍被分析物的自由扩散,由此产生电化学信号进行检测。光点击化学是点击化学的一种,在光照条件下巯基与炔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该修饰方法具有简单、可控性强、无副产物、绿
学位
具有高容量和长循环稳定性的原始普鲁士蓝(PB)及其类似物(PBA),在钠离子电池(SIB)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价格便宜,环境友好,易于合成并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原始PB和掺杂的PBA材料正成为钠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原始PB和铜掺杂PBA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评估。  通过利用柠檬酸钠,PVP和低温的有效组合技术,合成原始普鲁士蓝(PB)和铜掺杂的普鲁士蓝类似物(PBA
智能胶囊的构筑及其程序化组装过程是生命起源的主要问题,并自其问世以来就具有巨大的技术影响。使用智能微胶囊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其具有保护活性成分免受危险环境影响的能力,即氧化,热,酸,碱,水分或蒸发。这样的隔室需要具有半透性,结构稳定并且能够装载用于内部化学转化的组份。  考虑到这些,本课题的目标是使用点击化学作为核心策略构建具有细胞样特性的基于蛋白质的有膜区室(蛋白质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
学位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装置,由于其充放电时间短,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电极材料,因此寻找高比电容的电极材料成为现在超级电容器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利用制各得到的生物质炭材料作为基体材料和不同形貌的MnO2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复合制各出了高比电容的复合电极材料,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仪、氮气吸脱附等手段对材
简要综述了催化剂设计的基本方法,对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作了简单的介绍.设计了催化剂的主要成分,并借助脉冲式微型催化反应器的特点,对Cu,Ni/γ-AlO催化剂进行了快速评价.考察了铜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当Cu/Ni为31.59﹪时,催化剂的活性剂的活性最大,并且测定了催化剂的动力学参数.最后,在累积误差校正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动态误差修正法,采用带偏置节点的6-20-2三层BP网络模型.隐层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利用固相化学合成多肽的方法.采用对碱敏感的N-芴甲氧羰基(Fmoc)作为α-氨基的保护基,以逐个延伸的固相合成法合成了胸腺素α多肽序列.文中首次提出了对称酸酐法在某些肽的合成后期可能会失效的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案.该文主要考察了将反相HPLC用于分离多肽的主要色谱操作条件,确定出适宜于多肽纯化的反相洗脱体系.最后,经过两次反相HPLC循环操作或将离子交换色谱和反相HPLC进行联用,
学位
该文从分子筛在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和净化技术中的实际工业应用出发,以CO、N、CH等气体在沸石分子筛上的吸附分离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对无粘结剂A、X型分子筛的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考察.通过该文的研究,了解了无粘结剂A、X型分子筛的吸附性能,掌握了其改性方法,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分子筛工业生产和工业变压吸附装置当中,从而为分子筛在CO分离与提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SF6高压断路器以其体积小,运行安全可靠性高、维护工作量少等突出优点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电力系统当中。运行经验表明,在断路器各类事故中,绝缘故障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局部放电已成为绝缘故障的主要原因,而且,一旦断路器发生故障,其修复时间将很长,对电力系统的危害也更大。因此,断路器局部放电监测及放电源定位方法的研究,对于保障断路器的安全可靠运行、掌握断路器的绝缘状况以及指导断路器的检修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  薛生白《湿热条辨》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外感湿热病专著,其提出的外感湿热病的证治纲领,具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指导价值。本文尝试从六经辨证角度,解构其证治纲领提出的本源与特色,以期增加阐释和解读《湿热条辨》的维度与方法,有利于继承和发展薛氏湿热证治的理论与特色。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湿热条辨》湿热病的辨证思想和并归纳《湿热条辨》的证治规律。具体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1.研究背景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