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β-溴代芳乙烯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及应用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yxx_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溴代芳乙烯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通过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立体选择性地合成多种烯烃,因而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功能材料等的合成;溴代芳乙烯也是天然产物及香料的重要结构单元。本文主要对功能化β-溴代芳乙烯的合成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内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综述了β-溴代芳乙烯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及应用、芳炔的合成方法、有机叠氮的合成及1,2,3-三唑的合成及应用。   第二章阐述了“一锅法”合成烷硫基和芳硫基肉桂酸的合成。以4-氯磺酰基肉桂酸为原料,经还原和水相烃基化两步反应“一锅法”合成烷硫基和芳硫基肉桂酸的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因分离易氧化的4-巯基肉桂酸而导致收率降低的缺点,并以绿色溶剂水为溶剂,绿色高效地合成了目标产物。   第三章阐述了(Z)-4-(2-溴乙烯基)-和4-乙炔基苯磺酰胺的“一锅法”合成。以3-(4-氯磺酰苯基)-2,3-二溴丙酸和各种脂肪族或芳香族胺类化合物为原料,一锅法合成含有(Z)-β-溴代芳乙烯功能基的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合成路线。该方法使用的一系列脂肪族和芳香族胺类化合物既作为苯磺酰氯胺化的底物,又用作碱代替传统方法中的三乙胺,作为反应原料脱羧脱溴反应的催化剂,与3-(4-氯磺酰苯基)-2,3-二溴丙酸在微波促进条件下反应,“一锅法”快速简便地合成了一系列(Z)-4-(2-溴乙烯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该反应体系中的(Z)-4-(2-溴乙烯基)苯磺酰胺不经分离和纯化,直接加入EtONa或DBU进行顺式消除脱溴和脱羧反应,转化为4-乙炔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该方法避免了传统路线中使用Pd等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原料易得、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第四章阐述了含1,2,3-三唑功能基的(E)-β-卤代芳乙烯的合成。分别以4-硝基苯甲醛和2-硝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含叠氮基的β-卤代芳乙烯,并以此为原料,CuI为催化剂,与端基炔烃进行1,3-偶极环加成反应(点击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含1,2,3-三唑功能基的(E)-β-卤代芳乙烯。另外还合成了含1,2,3-三唑功能基的(Z)-β-溴代芳乙烯和芳炔。   第五章阐述了(Z)-β-溴代芳乙烯和(Z)-4-(2-溴乙烯基)苯磺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以3-(4-氯磺酰苯基)-2,3-二溴丙酸为原料,在NaN3存在下,脱羧脱溴反应和磺酰氯叠氮化反应同步进行,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Z)-4-(2-溴乙烯基)苯磺酰叠氮。并以此为原料,在CuI/Et3N体系催化下,与端基炔、醇或酚进行三组分反应,简便合成了一系列(Z)-4-(2-溴乙烯基)苯磺酰亚胺类化合物。   第六章阐述了4-芳基-1H-1,2,3.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以3-芳基-2,3-二溴丙酸,在Pd2(dba)3和Xantphos体系下,与NaN3反应合成了4-芳基-1H-1,2,3-三唑,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铁老大终于放低身段,不那么严肃了”近日,一条名为《高铁的前世今生》的视频,在网络上蹿红,它以动漫的方式展现了高铁的发展历程,科普了高铁知识,被网友热捧。不到24小时,短片在新
多组分反应由于其高产率、高原子经济性、收敛性以及易操作等优点,可实现快速、大量地合成具有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化合物。同时,含氮杂环化合物大量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因其
一、手性双核锌络合物催化去对称化的分子内不对称aldol反应合成手性螺环羟吲哚-环己酮和螺环羟吲哚-环己烯酮螺环羟吲哚单元存在于很多医药中间体和天然产物的分子结构中,如一些抗消炎的药物。我们合成了一系列L-脯氨酸衍生的氮、氧半皇冠状Trost配体以及酰胺键构建的类Trost配体,将其与二乙基锌络合形成双核锌络合物,然后应用于催化羟吲哚衍生的二酮化合物的分子内去对称化羟醛缩合反应。我们发现该反应能够
学位
早在2007年2月,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就在《科学人》杂志上预言:机器人学将成为下个热门领域,对工作、通信、学习与娱乐带来冲击,就像个人电脑过去30年来的影响一样。未来,随
简要梳理分析设计专业的特征,发现其共同点之一是进行实验化地研究,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有必要采取措施补齐设计教育短板。在不建立更多实验室的情况下,首先将设计
期刊
期刊
本论文着眼于钌纳米簇的负载与催化。课题任务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1)采用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稳定的钌纳米簇胶体,以及在醇/水混合溶剂中制备双烷氧基二硫代磷酸吡啶盐(PyDDP)修饰的油溶性的钌纳米簇粉体;(2)在层状材料蒙脱石上成功负载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稳定的钌纳米簇;(3)测试了自由钌纳米簇及负载钌纳米簇的催化性能。采用溶剂热法,在正丁醇溶液中回流RuCl_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