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基金市场于1991年起步,随后便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末,已有2722家公募基金,总规模达83971.83亿元。然而2001年第一支开放型基金成立以来,公募基金数目虽然基本保持增长趋势,基金总净资产规模增长却多次停滞。在这种情况下,公募基金平均规模不断下降,而基金经理间的竞争也变得极其激烈。与此同时,指数型基金收取管理费用较低,且能为投资者提供市场平均收益率,因而越来越受市场青睐。与指数型基金相比,非指数型基金只有通过积极投资获得超额收益来吸引投资者。本文研究中国股票型基金经理人投资积极性及其与基金业绩的关系。本文将基金经理投资积极性分为选股积极性和交易积极性:首先,基金要获得超额收益,必须持有与市场组合不同的股票投资仓位,而这种仓位不同的程度体现了基金经理的选股积极性;其次,基金经理若使用择时策略进行投资,那么其必需要进行频繁股票交易,因此一定时期内基金经理买卖股票的规模体现了交易积极性。基金经理无论是选股还是交易,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基金业绩,因而本文在研究两种积极性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之后,将着重研究投资积极性与基金业绩的关系。本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部分,而实证研究又可分为基金业绩估算、基金经理选股积极性研究和基金经理交易积极性研究。在理论研究中,本文首先搭建以经典理论为基础的逻辑框架。相关经典理论根据基本假设不同可以分为市场强有效假设下的理论和市场无效(或弱有效或半强有效)假设下的理论。在两种不同的假设下,不同理论推出基金经理积极投资与基金业绩的不同关系。此外,本文还构建了数理模型以解释基金经理投资积极性与基金业绩的关系。根据该模型,基金经理选股积极性与基金业绩的关系由基金经理风险偏好和股票价格波动性决定,而基金经理交易积极性与基金业绩存在负相关关系。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首先对基金业绩进行估算。本文对基金业绩的估算中使用bootstrap法进行检验。估算表明中国不存在具有积极投资能力的基金经理,基金所获得的回报主要源于基金的长期股票配置。基金业绩的持续性检验表明,基金业绩不具有持续性。本文认为可能有三种原因导致中国基金业的无效率:第一,中国股票市场的无效率;第二,中国的基金业与美国和英国相比,发展较为落后;第三,金融危机后很多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离开了基金行业,而同时市场中出现了大量的新基金。在完成基金业绩估算后,本文进行基金经理投资积极性研究。在对投资积极性的研究中,本文首先研究基金经理选股积极性,随后研究基金经理交易积极性。对基金经理选股积极性的研究发现:首先,基金规模越大,上期业绩越好,基金经理人选股积极性越低,而市场波动性加剧也将降低基金经理选股积极性;其次,基金经理选股积极性与基金业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不同风格基金的选股积极性与业绩的关系不同,而不同时期内基金的选股积极性与业绩的关系也不同。对中国股票型基金经理交易积极性的研究发现:首先,基金经理的交易策略主要为短期动量投资;其次,基金经理具有较弱交易能力;最后,基金经理交易积极性升高将导致基金业绩下降。总体而言,研究表明交易积极性高的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受噪音影响较大,短期追涨行为更严重,而这种噪音交易导致了基金业绩的降低。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如下:首先,本文在对基金业绩进行研究时,使用bootstrap法进行检验。Bootstrap法由Kosowski et al.(2006)引入基金业绩研究,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传统基金业绩估算中的运气部分分离,从而观察到基金经理的真实业绩;其次,本文将积极经理投资积极性分为选股积极性和交易积极性,基金经理投资积极性这一概念由Cremers and Petajisto (2009)提出,然而其仅将投资积极性解读为选股积极性,本文认为基金经理除了持有与市场组合不同的股票投资组合外,还将进行择时投资,因而交易积极性也是投资积极性的一个方面;最后,本文使用持股换手率作为交易积极性的衡量,持股换手率这一指标虽然早在2000年就被提出,但仅作为基金的特征之一。本文选取该指标衡量基金经理交易积极性,认为基金持股换手率高,则表明基金经理交易积极性高,而基金持股换手率低,则表明基金经理交易积极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