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糖醇是一种甜度与蔗糖相当、具有防龋齿、胰岛素不依赖性代谢等多种优良性质的五碳糖醇,在食品、医药、轻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传统的木糖醇生产方法是采用化学还原法,在高温高压下催化氢化纯木糖制得,该法生产成本较高,且镍催化剂会污染环境。本论文以假丝酵母(Candida sp.)为生产菌株,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转化生产木糖醇,高效、节能、无污染,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价值。通常发酵法生产木糖醇多利用纯木糖为底物,成本过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本论文针对自然界中丰富的植物纤维原料玉米芯,通过稀酸水解法将其中的半纤维素转化为可发酵的木糖,再以水解液为原料发酵生产木糖醇,廉价而易得。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中,总糖含量为39.4 g/L(洗液重复利用、水解液未浓缩时),其中木糖占81.9%,乙酸、糠醛等发酵抑制物浓度低,发酵性能良好,无需经脱色及复杂脱毒处理便可由驯化的假丝酵母细胞直接转化为木糖醇,经济而高效,为工业化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木糖醇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在3.7 L发酵罐中进行了放大试验。间歇发酵时,假丝酵母细胞转化纯木糖的生产速率为2.46 g/(L·h),木糖醇得率为0.83 g木糖醇/g木糖;转化半纤维素水解液的生产速率为0.66 g/(L·h),木糖醇得率为0.75 g木糖醇/g木糖。进一步采取补料分批发酵方式,对半纤维素水解液而言,可减轻底物、产物及乙酸、糠醛等发酵抑制物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发酵效率。若采用连续发酵方式,当控制半纤维素水解液的稀释率为0.015 h-1时,木糖醇生产速率和得率分别比间歇发酵时提高了63.23%和5.33%,酵母细胞的发酵潜能得到较大发挥。由于假丝酵母在木糖醇发酵前期需要较高的氧气供应,以促进菌体快速生长,而后期则需要微氧环境,以利于木糖醇的大量积累;因而本论文采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可省去菌体的营养生长阶段,直接进入产物合成阶段,有利于缩短发酵周期,便于实现连续生产及自动化控制。在2.0 L鼓泡式生物反应器中,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的假丝酵母细胞发酵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持续稳定,经济高效,可以重复利用,发酵效果良好,具有明显的特色。对木糖醇发酵液的脱色、纯化与结晶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有效的探索,证实了从纯化后的发酵液中获得高纯度木糖醇晶体的可行性,显示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采用驯化后的假丝酵母细胞,发酵经过简单脱毒处理的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工艺简单、对环境友好、能耗低、发酵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相关研究结果对于促进作为重要可再生资源的玉米芯的转化利用及木糖醇工业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正>黏液脓性宫颈炎(mucopurulent cervicitis,MPC)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因宫颈的解剖位置特殊,若MPC诊治不及时或不正确,感染很容易上行至子宫、输卵管等器官,造成盆
为了克服中央空调通风管道人工难以清洗的问题,设计了一个以C2000系列DSP-TMS320F2812芯片(简称F2812)作为核心控制器的智能清洁系统.该系统利用F2812丰富的功能外设构建了系
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根据核桃再制奶酪的生产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切达奶酪添加比例、乳化盐添加量、乳化时间和搅拌速度对核桃再制奶酪色泽、滋气味
<正>学术是什么?是小姐还是婢女?这对当下许多学界或傍学界的人来说,还真是个经常面对而又羞于面对的问题。它不单涉及理解与认知问题,更是态度问题。视学术如小姐,呵护左右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浆中Ghrelin、甲状腺激素水平,探讨二者与冠心病及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急性
本文讨论了激光测月解算地面台站坐标和月面反射器的月面坐标过程中初值的影响及迭代求解的稳定性问题。并指出影响地面台站坐标中地心经度分量的精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平差
目的:分析痰热闭肺证肺炎患儿舌象特点,观察影响舌象转化的相关因素,阐明其舌象转化规律,为临床辨证及预示疾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
目的: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和临床调查,探讨慢性盆腔炎临床中医证候、体质分布规律及发病相关因素,分析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及体质之间的相关性,初步获得慢性盆腔炎的中医
目的:考察注射用奥美拉唑钠pH、含量、有关物质等各项检验结果的稳定性。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有关物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含量,考察溶液含量、
<正>自古以来,中国建筑文化自成一派、独树一帜、接续发展,创造出了无数恢弘壮丽的建筑瑰宝。近代以来,受到西方现代建筑理念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建筑走过了一段从被动接受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