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翻译将一部文学作品用另一种语言重现出来,属于文学创作的一种,它要求译者传达出原作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美感,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译者的创作个性。但长期以来,西方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客观性,原文一度处于翻译研究的中心位置,掩盖了译者的个性。随着20世纪六十年代西方解构主义的兴起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国内外的翻译学者开始逐渐关注译者的地位。译者个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各个环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自主选择翻译方法——靠近目标语文化或保留源语文化。从翻译策略角度来看这两种倾向就是归化与异化,它们是文本翻译研究中最基础、最常用的翻译策略,而对这两种不同倾向的选择一直是翻译研究的焦点。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的兴趣在于文学翻译中译者如何发挥创作个性选择归化或异化翻译策略。分析译者个性有助于文学翻译的进一步研究,能够为译者的翻译活动提供有用建议,促进翻译文学创作。本研究对于完善翻译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在于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实践主体,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之前关于译者个性的研究主要是理论上思辨,缺少实证研究,而且此前还没有人专门从归化和异化视角研究过译者个性。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作者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旧有理论与新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从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新角度来研究译者个性。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理清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怎样发挥个性以及如何平衡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关系。为实现研究目的,在研究过程中需完成以下任务:1)理清译者个性的概念及研究现状;2)分析译者个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3)研究译者个性和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相互关系;4)总结译者个性怎样与原作者风格进行融合以及怎样正确选择翻译策略。本论文的研究客体是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个性,研究对象是翻译策略视野下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个性。本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综合法、文献分析法、阐释法和归纳法。在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特点时主要运用了列举法和对比法。研究材料选自《死魂灵》、《安娜·卡列尼娜》和《贵族之家》。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在于本研究可以为译者个性研究提供新视角,进一步完善翻译理论、丰富翻译活动的历史。译者个性研究也能为翻译批评提供新思路。本论文的实践意义在于本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和作用,同时译者个性研究对于认识和寻找翻译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可用于进一步科学研究。研究目的和任务决定了本论文的内容和结构。本论文的结构包括前言、主体部分、结语和参考文献。第一部分是前言。在前言中主要介绍了选题的依据和背景及其现实意义、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指出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确定研究方法、阐述论文结构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由三章组成。第一章《文学翻译和译者个性》主要研究文学翻译的本质和译者个性的内涵。在这一章介绍了译者个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主要表现。第二章《归化与异化视野下的译者个性》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及其与译者个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分析了影响译者个性发挥的因素。第三章《译者个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外化——译者风格》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风格特点以及译者如何平衡自身风格和作者风格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是结语。在结语中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总体而言,译者在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在其个性的影响下,为文学翻译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还需注意,继续深入研究译者个性对于进一步研究文学翻译和完善翻译理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