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终点的跋涉——食指与他的诗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bin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史是一个不断被丰富、被发现的历史。随着学界对“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的不断挖掘和整理,一大批诗人逐渐“浮出水面”,并且得到了学界的承认和肯定,食指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 食指的诗歌是一个奇迹:在文革期间,他的诗作以手抄本的形式在那一代青年中广为流传,并且鼓舞和感动了一大群在痛苦和迷茫中寻找光明的“同路人”。食指的诗歌以其内涵与语感的双重魅力超然于当时的主流诗歌之外。食指独特的诗歌风格填补了那个特殊年代诗歌的空白,以人的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再现了艺术的尊严与光荣。当然食指的诗歌也有其自身明显的局限性。它的诗歌具有较浓重的“布尔乔亚”式的抒情风格,诗形、诗艺缺少变化。他的诗歌是“一个早已过去时代的声音”。 本文分六个部分对食指与他的诗歌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细致分析当代学者对食指的评价,讨论食指“文革诗歌第一人”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部分是将食指的诗歌创作与他人生经历进行同步分析,诠释食指在文革期间与主流诗歌的异质性。 第三部分是具体阐释食指在文革后期所创作的带有某种主流色彩的诗歌,探讨食指来往于“主流”、“地下”两个诗坛,内心无以言说的矛盾和复杂。 第四部分揭示了食指在文革结束后进入创作的第二个黄金期诗歌的成就,以及他与命运的不懈抗争和自我解嘲。 第五部分是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为食指近年来的诗歌创作做一评价,折射食指进入中年创作的特点与困境,以及恢复原本早该属于他的荣誉。 最后一部分是食指自己对诗艺的看法以及食指研究者对食指诗艺的探讨。 如今,社会转型让诗人、诗歌再一次边缘化。诗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物质主义泛滥的今天,食指依旧笔耕不辍,他对诗歌的执著已经成为诗人与时代不同流合污的精神象征,他的诗歌以及他本人的人生经历已被誉为传奇。 因此,对食指的研究不仅仅具有丰富和完善诗歌史的意义,同时对于我们思考诗人与人生、诗人与时代的永恒主题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对西方艺术本体化之路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叔本华是西方哲学美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由理性主义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转折点,因而其学说具有强烈的过渡性和矛盾性,既余留着传统形而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作为“九叶”诗人的辛笛,其最显著的特征即是以“瞬间印象”的感悟方式来抒写“生命形式”。诗人把平凡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和一瞬间独特新鲜的感受收集起来,强调并突出
谢灵运,字康乐,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5),卒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公元433),祖籍陈郡阳夏,出生地为会稽始宁。谢灵运一生基本处于仕与隐的矛盾之中,正是在家乡隐居的过程
本文以义门郑氏家族为研究个案,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勾勒出义门郑氏家族教育的基本面貌,分析探求中国传统家族教育的相关特征,以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教育和社会,反观当代教育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筹办丧事、下葬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用以表达对死者的感情,以及反映丧葬过程中某些礼仪的文字记录,称之为丧葬文书。在宋朝统治阶级颁发的《开宝通礼》、《政和五礼新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以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启。与此相对应,文艺也迎来了自己的新的繁荣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