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情歌歌词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是对人生经历和感悟的记录,更是承载着人们对情感的寄托。歌曲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展示了多样的认知方式,同时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歌词是以文字形式传达歌曲艺术价值的重要表达手段,隐喻则在歌词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上升到认知层面,隐喻成为人们的思维手段和基本行为方式。通过对歌词中概念隐喻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歌词中隐喻的理解,并在对比中了解俄汉歌词隐喻使用的异同及其背后的成因,扩大歌词隐喻研究的视野范围。此外,该研究还有利于在歌曲这种为最广大人群接受的艺术领域实现跨文化交际与情感交流。
  本课题以俄汉语情歌歌词为研究对象,以认知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成果为研究基础,对俄汉语情歌歌词中出现的概念隐喻进行总结和归类,探究俄汉语情歌歌词中概念隐喻类型的异同,并对俄汉语情歌歌词中隐喻的形成机制做进一步分析。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阐述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意义价值。第二章从认知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两方面对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做出阐释。第三章对俄汉语情歌及歌词进行界定,归纳总结其类型及特点。第四章解读俄汉语情歌歌词隐喻中目标域内常见意象,划分始源域类型并进行实例分析,阐明俄汉语情歌歌词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并总结其异同点。第五章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对比剖析俄汉语情歌歌词隐喻的概念整合网络类型,结合实例对俄汉语情歌歌词隐喻的成因进行解析,阐释俄汉语情歌歌词隐喻异同现象背后之机理。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维克托·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是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文学批评家、作家。作为批评家,他在俄国、西欧乃至东方等各种文学研究方面都颇有建树,费·陀思妥耶夫斯基、斯特恩、李白等作家都在其批评视域下独放异彩。其中,什克洛夫斯基的陀学批评论著在学界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为陀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批评视角,其独特的批评方法及批评观点使之成为陀学批评史上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文
当代语言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以人为研究重心并尝试对人的认知过程做出合理解释的科学范式。在人本主义范式的影响下,心理语言学框架下的语言意识研究应运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语言意识”一直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界探索的核心内容。语言意识一定程度上深化了语言现象(语言)和心理现象(意识)之间的联系,对探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思维和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语言意识中最突出的结构,语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