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洪先,王阳明的私淑弟子,学术界通常把罗洪先和聂双江等人划为阳明后学的归寂派。罗洪先一生经历颇为坎坷,幼年由体弱多病而激发出向道之志,中年道业未成,再加上遭遇丧子丧妻之痛,使其学说处处透漏着渴望了解人生终极意义的痕迹。在经历楚山悟道一事后,罗洪先通过静坐最终超越了聂双江的归寂说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收摄保聚说。罗洪先未曾亲炙于王阳明,故其对良知教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阳明学说的要义,由此饱受阳明后学一些学者的质疑,不过罗洪先通过自身的践履逐渐形成了自己有关本体、工夫、境界的学术体系。本文以罗洪先的思想历程为切入点,阐述了罗洪先思想的基本内容,并比较分析了罗洪先思想与阳明后学诸子的思想异同,进而凸显罗洪先的思想特色。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绪论,简要阐述罗洪先思想形成的背景和主要经历;第二个部分介绍罗洪先思想演变的过程,剖析罗洪先的良知说与早期师说、王龙溪的见在良知说、聂双江的归寂说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通过本体、工夫、境界这一主要脉络来彰显罗洪先思想的主要特色;最后一部分对罗洪先思想进行一个总结,说明罗洪先在阳明心学一派中的地位。笔者试图将罗洪先置于整个阳明后学的思想演变中来考察其思想内涵,并通过罗洪先与阳明后学的辩难来凸显阳明后学诸子争论的焦点,以求更全面展示阳明后学对阳明良知说的把握并从中考察其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