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消弱、无意识的加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解读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美国二十世纪代表诗人之一,其创作前期受到T.S.艾略特诗歌的冲击,未能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其作品才逐渐被读者所接受,创作手法也受到当时一批年轻诗人的青睐。威廉斯在其诗歌创作中大胆创新,无论是在诗歌形态、韵律、节奏还是在用词上,都采用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手法,即意识成分与无意识成分的结合。他的这一全新的诗歌创作手法无疑对当时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推进诗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柏拉图到弗洛伊德,在意识和无意识的问题上,他们均回避了对其形成过程的解释。本文将从意识及无意识的形成假设出发,对威廉斯的诗歌加以解读。   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着重介绍作者生平和主要文学成就,分析对比国内外对其研究现状及成果,凸显论文选题意义并提出意识及无意识的形成假设。   第二部分由三章构成,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该部分依据意识及无意识的形成假设,分别从形态、韵律、节奏及措辞上对威廉斯诗歌中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加以解读,提出三重挣扎以及由此引出的挣扎循环。   第一章从形态、韵律、节奏及措辞出发,通过分析威廉斯诗歌,呈现其诗歌中的意识成分,从而体现出诗人在创作时受到了规则和惯例的影响。   第二章同样从形态、韵律、节奏及措辞出发,通过分析威廉斯诗歌,呈现其诗歌中的无意识成分,从而体现出诗人在创作时,亦充分发挥了自我创造力。   第三章从挣扎的根本要素,即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以及挣扎的产生源泉,即诗歌的三个基本存在形式出发,通过分析作者与诗歌的关系层面、诗歌与读者的关系层面以及读者自身层面,发现其诗歌所引发的三重挣扎以及挣扎循环。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论文通过第二部分的梳理和论证力图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重挣扎,即作者与诗歌的关系层面,威廉斯诗歌中意识和无意识成分的交织体现作者内心的挣扎;第二重挣扎,即诗歌与读者的关系层面,读者在欣赏分析其诗歌的过程中,对其诗歌中意识和无意识成分的区分及甄别引发读者内心的挣扎;第三重挣扎,即读者自身层面,当读者在阅读活动中进行再创作时,由威廉斯诗歌输入的无意识成分与读者自身的意识成分相融合,从而引发读者自身的矛盾挣扎。由以上三重挣扎形成挣扎循环,即:诗人(作者、读者)→诗歌(创作)→读者(作者)→创作。
其他文献
日本堪称世界上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惠于职业教育最大的国家之一。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日本社会各领域提供了各类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的劳动力,
需求rnCDMA无线系统与老式的AMPS工作在同一频段.AMPS射频方案把频率划分成很多相邻的窄带FM信道,而CDMA射频方案则占用少量的宽带射频信道.这样,CDMA信道规划不得不包含现存
威廉·戈尔丁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英国作家之一,凭借其代表作《蝇王》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这部寓言小说通过描述一群英国少年在一座太平洋荒岛上的悲剧故事探讨了关于人
所谓词类转换是指一个词在不改变词的形态的情况下直接转化为另一种词类,转化后的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词类转换一直深受国内外语言学者的关注。名动
《蛙》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作为中国第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通过研究《蛙》的中英文本,对两个文本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第一章绪论主要是阐述研究的背景,并说明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意义,以及在论文当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第二章是概述概念隐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在已有的研究内容中所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发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文学作品当中,概念隐喻的使用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随着机顶盒的设计加入更多新兴功能,如作为录象程序的硬盘、紧凑型闪存接口和视频点播(VOD),模拟开关在这类应用中继续得以广泛采用。选用正确的开关,设计人员不仅能缩短产品面市时间来改善设计,还可以解决重要的设计难题如维持信号完整性。在某些设计中,适当的开关还有助于减少材料清单(BOM)的成本。本文将探讨模拟开关在不同类型机顶盒应用中的作用,并阐述如何利用正确的开关来降低设计复杂性及元件成本。
梁秋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文化年攀》编辑郝副主任,中国文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年鉴》编辑部副主任,中央文史销《中央文史研究馆年鉴》编辑部主任。人
英语写作策略与写作焦虑,长期以来都是广大教师及语言学家所探索的热门话题。焦虑作为重要情感因素和写作策略作为重要的认知活动在写作过程中都会发挥各自的影响,作为影响写作过程的变量,二者也发生相互作用。但是就目前国内外研究来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二者具有怎样的相关性的研究很少。笔者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内研究者多以本科生为受试,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两者在写作过程中的相关性。本文拟就此话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