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an智能染色与色素内镜技术对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预测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尚不能对结直肠癌进行有针对性的一级预防,早诊早治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研究证明结直肠癌主要源自腺瘤性息肉,而非腺瘤性息肉几乎无恶变倾向,结肠镜检查是发现结直肠息肉样病变主要手段,经结肠镜早发现并判断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实施恰当治疗,对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目的研究i-Scan智能染色内镜与色素内镜检查对结直肠息肉病变性质预测的准确性,同时探讨i-Scan染色内镜技术在结直肠肿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1月间行结肠镜检查及治疗108例患者,符合内镜检查的适应症并排除典型结直肠癌,共发现180个结直肠息肉样隆起病变被纳入本研究。先应用高分辨率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样隆起病变后开启i-Scan应用SE(+4)CE(+2)TE(C)模式,靠近病灶放大观察病变表面粘膜小凹形态,采集图像,参照标准,记录分型;继之关闭i-Scan模式,高分辨率结肠镜白光下给予0.2%靛胭脂均匀喷洒表面,放大观察其粘膜小凹形态,采集图像,参照标准,记录分型。依据Kudo标准分别预测i-Scan智能电子染色及色素内镜下病变的病理类型,与进行靶向活检或切除的病变最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检出结直肠息肉样病变180枚,最后病理诊断结果:炎性及增生性息肉57枚,占31.7%;腺瘤(管状或绒毛状管状)121枚,占67.2%;癌或局部癌变2枚占1.1%。炎性及增生性病灶为非肿瘤病变,腺瘤及癌为结直肠肿瘤病变。高分辨率结肠镜i-Scan染色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78.9%,准确度为87.4%,阳性预测值为89.8%,阴性预测值为72.5%。色素内镜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85.9%,准确度为90.8%,阳性预测值为93.2%,阴性预测值为80.3%。两者对结直肠肿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分辨率放大结肠镜i-Scan智能染色与色素内镜检查均能较准确的预测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的病理类型,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对结直肠肿瘤实时诊断准确度相当。i-Scan智能染色更方便、快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了解普外科腹腔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术后抗感染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4年12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术中送检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共收集并分离、培养和鉴定出病原菌53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47株,占83.
学位
目的:检测并分析mi RNA-26a、143、195在家族性乳腺癌、散发性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其在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表达变化,以评价其对家族性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家族性乳腺癌、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血清标本,并收集健康查体女性血清标本。提取血清及组织标本中的总RNA,进行逆转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 RNA-26a、
目的:观察中央杏仁核(CNA)和迷走神经背核(DMV)神经通路构成,探讨CNA nesfatin-1对胃牵张(GD)敏感性神经元放电活动和胃运动的影响,以及DMV对这一作用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6只,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实验观察CNA-DMV nesfatin-1神经通路构成;细胞外放电鉴别CNA GD敏感神经元,并记录给予nesfatin-1及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SHU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柱外科患者围术期异体血需求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柱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术前7天以及手术前日皮下注射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 EPO)各5000IU,对照组不用r Hu EPO,根据围术期血红蛋白水平决定是否输血。记录患者术前7天、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术后1个月(分别记为-7,-1,+1,+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