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在一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不仅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同时还是学习者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学习的成败。因此,教师话语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采集实例,分析了山西省几所师范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探究了不同的话语量和话语方式对英语课堂及英语学习者的影响。研究以Krashen的输入理论、Swain的输出理论和Long的交互理论为指导,分别在山西师范大学、长治学院、运城学院各抽取3名大学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课堂录音转写的教师话语语料,从课堂话语量、英语和汉语授课的比例、课堂话语结构、教师提问类型及方式、教师反馈用语,以及话轮转换模式等方面对9位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九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仍为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模式;教师话语量远远多于学生话语量,并且汉语量远远多于英语量。在师生课堂会话结构中,IRF结构仍然处于主体地位,而其他话语结构使用较少。在教师所提问的问题中,展示性问题远远多于参考性问题。教师提问方式以教师自问自答为主,教师的反馈用语主要为正反馈。教学中的话轮特点为教师话轮偏长,学生话轮偏短。综合上述分析,研究者尝试性地探讨了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和这些方面的特点对教师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反思性建议。
本论文共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引言部分,对研究背景、目的、重要性以及论文的整体框架等内容一一介绍;在第二章文献综述对话语和话语分析,教师话语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陈述;第三章重点介绍了研究问题、对象、数据收集方法等;第四章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非英语专业教师话语所呈现的一些主要特点并对这些特点开展了讨论;在第五章总结全文并得出结论,本章还陈述了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相关研究方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