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生态防控、生物防治在破解养殖环境和疾病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以海洋红酵母为研究对象,从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和养殖生物中共分离获得93株红酵母菌株,通过菌落和菌体细胞形态及表性特征、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共筛选出28株红酵母,通过5.8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其中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11株、粘红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5株、毛果红酵母(Rhodotorula acheniorum)1株、南美衫红酵母(Rhodotorula araucariae)2株、斯鲁菲亚红酵母3株(Rhodotorula slooffiae)、春秋红酵母(Rhodotorula chungnamensis)4株,菌株711LHt2、725BG1s1可能是红酵母新种,其中胶红酵母为本次实验的优势种。对28株海洋红酵母生长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筛选出生长良好且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菌株共3株,分别为:506XWb、711LHt1、725BG1c2。采用单因子法,分别从温度、pH、接种量、盐度、及发酵时间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优培养条件组合为A1B1C2D2,即培养时间96h、培养温度27℃、NaCl 16g/L、pH:5.0、接种量8%,在优化培养条件下2号、16号、24号海洋红酵母生物生长量分别为5.35×168cfu/mL、2.6×108cfu/mL、4.375×108cfu/mL,类胡萝卜素生成量分别为520.315μg/g、633.32μg/g、309.65μg/g,显著高于优化前各红酵母生物生长量和类胡萝卜素生成量(P<0.05)。将3株海洋红酵母分别按0%、0.025%、0.05%、0.1%的比例添加于凡纳滨对虾基础饲料中,探讨海洋红酵母不同添加量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表明3株海洋红酵母在添加量为0.025%时,对虾增重率(WGR)、饵料系数(FCR)、特定生长率(SGR)等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投喂添加有2号和16号酵母的实验组对虾生长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24号红酵(P<0.05)。通过测定2号和16号红酵母组对虾消化酶和肠道微生物菌群,以了解其益生机制。2号和16号海洋红酵母添加组在10d、20d、40d时对虾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呈现上下浮动状态,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本次实验两株海洋红酵母对对虾消化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影响。添加2号和16号海洋红酵母对虾肠道菌群在不同浓度及不同取样时间呈现波动状态,2号海洋红酵母投喂组对虾在各时期不同浓度肠道优势菌群主要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6号海洋红酵母投喂组对虾在各时期不同浓度肠道优势菌群主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各添加组对虾肠道菌群菌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综合结果显示海洋红酵母在适宜添加浓度可以有效增加对虾生长量,减少肠道菌群数量,但对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本次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海洋红酵母添加量对对虾虾壳虾青素含量、免疫酶活性及病原胁迫的影响,实验表明添加2号海洋红酵母实验组对虾在各添加浓度组中虾壳虾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添加量为0.025%、0.05%时,虾壳虾青素提取含量分别为317.59μg/g、312.8633μg/g;添加16号海洋红酵母组对虾在添加量为0.025%时,其虾壳虾青素含量为339.0267μg/g,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添加量组(P<0.05),且其它浓度组虾壳虾青素含量较空白对照组稍有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海洋红酵母添加量和投喂时间均会对对虾免疫酶活性产生影响,投喂添加有2号红酵母对虾在养殖第10d,添加量为0.025%-0.05%时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溶菌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及其它投喂时间整体达到较高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各添加浓度组及不同投喂时间呈现波动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投喂添加有16号海洋红酵母,第10d,各添加浓度组对虾溶菌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整体水平显著提高;第20d添加量为0.025%实验组,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较高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各添加浓度组及不同投喂时间呈现波动变化,无明显效果。通过对连续投喂海洋红酵母40d对虾进行病原胁迫实验,研究发现,对照组死亡率显著高于各海洋红酵母添加浓度组(P<0.05),从而证明本实验菌株能够有效提高对虾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