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热解双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m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低温热解作为一种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置的重要研究方向。但目前国内外热解设备仍存在传热速率较慢、能量利用率不高、设备集成度不够等问题,从而难以大型化应用。针对新型固废热解双流化床装置,采用“循环流化床+鼓泡流化床”为主体结构,在双床间通过“机械返料+非机械返料”联用的返料方式,实现两个流化床之间的交互循环。本文设计并搭建了处理量为50kg/h的双流化床中试试验装置,开展了双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压力的监测对双床全场压力分布和燃烧炉内气固流动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场压力匹配稳定,机械返料器回料效果较好,可在不同工作压差下实现稳定回料。热解炉流化风量和工作压力对燃烧炉内压力分布几乎没有影响;改变操作参数,燃烧炉底部区域颗粒浓度变化较明显,底部颗粒浓度随颗粒循环通量、燃烧炉初始堆料高度、二次风进口高度的增加而变大,随燃烧炉一次风量、二次风量的增大而变小。颗粒循环通量不足、初始堆料高度较低以及一次风量过大均会导致底部无法形成稳定的密相区,进而影响燃烧炉内稳定流动状态。在双床装置稳定运行前提下,对非机械返料器的运行特性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机械返料器可采用松动风和流化风共同调控运行。在基础运行工况不变时,立管内同一运行料高可对应多种松动风与流化风的配比;但单独调控松动风时,装置仅依靠自平衡特性返料,运行料高则随松动风量升高而减小。同一运行状态下,松动风与流化风配比对立管压力梯度和窜气量几乎没有影响。立管压力梯度和窜气量均随运行料高的增加而减少,随工作逆压差的升高而增大。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并选取EMMS曳力模型,对双流化床全场气固流动、热解炉双组分颗粒混合和侧向溢料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燃烧炉中上部分颗粒径向分布为中心稀疏,边壁较浓,而底部颗粒由于受到侧向进料的影响则无明显的径向分布规律;增加进入热解炉的物料颗粒直径易造成其在热解炉底部沉积,进而延长其在炉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其他文献
学位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下,城乡客运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出行规模和出行范围也在扩大。在大城市不断推进低碳战略的同时,县域城镇仍是低碳交通发展的盲区。客运发展不平衡、网络设计不合理、公交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匹配等问题都制约了县域低碳交通的发展。而公共客运枢纽作为客运场站的关键构成部分,承载着客流集散换乘的重要功能,是城乡之间客流转换的重要节点。合理规划布局县域内的客运枢纽场站不仅能够提升城乡居民出行效率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终端设备与新型应用的数量迅速攀升,社会开始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传统的云计算模型由于所有的业务数据都需要经由核心网传输至云数据中心处理计算,因此在实时性、网络带宽、能耗等方面存在问题。为弥补云计算模型的不足,学术界提出了边缘计算模型。边缘计算通过利用靠近网络边缘的边缘节点的计算、存储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快速的响应并提升服务质量。在边缘计算系统中管理节点需要根据边缘节点
生物质能是唯一可以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含碳可再生能源,针对生物质高效转化为航空煤油的难点及生命周期内污染物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本文提出了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备C6-C8低碳芳烃、低碳芳烃烷基化制备C8-C15芳烃、C8-C15芳烃加氢饱和制备C8-C15环烷烃的技术路线。根据定向热解和加氢饱和的不同反应条件,本文建立了生物质定向合成航煤环烷烃的4个系统,系统一:生物质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定向热解制备C6-C8
随着人们对数据分析中隐私保护的日益重视,频繁项集发布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得到了研究者的持续关注,已提出一系列基于差分隐私的频繁项集发布方法。结合交易数据的信息准确性和数据态势,频繁项集挖掘主要分为静态确定性数据、静态不确定数据,以及确定性流数据的频繁项集挖掘。目前,静态确定性数据的隐私保护频繁项集发布研究已趋于成熟,静态不确定数据以及确定性流数据的隐私保护频繁项集发布方向,在数据隐私安全和发布结果精度
学位
生物质是传统化石能源的理想替代品之一,因其分布分散、能量密度低,较高的收储运成本己成为了其能源化利用的产业瓶颈。移动式热解技术有效降低了原料的收储运成本,可将生物质原料就地转化为高密度的热解油和热解炭,具有较高的经济性。然而,当前开发的热解反应器体积处理量小,限制了移动式热解技术的发展。本文设计了一种内外螺旋并联的双螺旋热解反应器,该反应器利用热炭循环强化换热,将反应器的单位体积处理量提高了一倍,
学位
信息时代的繁荣为相变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材料的应用门槛也水涨船高,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研究目光投射到了多功能分子基相变材料上。诚然,迈出的这一步对相变材料的研究意义深远,使得性质单一的传统相变材料实现华丽转变,将可切换相变性质与其他光、电等优良特性有效结合,大大拓宽了可切换相变材料的应用领域。但是,必须得承认,目前性能优异的多功能相变材料仍然是极少数,材料晶体结构的设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