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讨清热祛活血法抗肝纤维化机制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csp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与沉积失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可逆性伤口愈合反应。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肝星状细胞激活后,分泌并促进过度的Ⅰ型胶原蛋白及其他细胞外基质沉积。新兴研究的Wnt/β-catenin通路,与肝星状细胞的激活、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其病机关键是湿热留恋,以致湿浊瘀热互结,肝络受损。本课题组既往的研究发现,基于清热祛湿活血立法的加味茵芍散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有一定疗效,可缓解、逆转肝纤维化病人肝纤维化进展。因此制定清热祛湿活血的治法并探讨该治法抗肝纤维化机制可更好的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大鼠ALT、AST、透明质酸酶(HA)、Ⅳ胶原蛋白、Ⅲ型前胶原肽(PⅢNP)、层粘连蛋白(LN)血清水平,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TGF-β、β-catenin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清热祛湿活血法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寻找新的作用靶点和途径。  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组为给药组、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给予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辅以高脂饮食和30%酒精为唯一饮用水,共16周。第5周起给予中药和秋水仙碱每天灌胃干预,12周后处死。检测血清ALT、AST、HA、Ⅳ胶原蛋白、PⅢNP、LN,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TGF-β和β-catenin表达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和β-catenin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  结果:经过造模及灌胃干预后,中药组的大鼠肝功能情况及反映肝纤维化的四项血清指标较造模组明显好转;中药高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相比,血清ALT、AST、Ⅳ型胶原蛋白、HA、PⅢNP值均明显下降。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见正常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正常,肝细胞绕中央静脉成放射状,细胞周围有少量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正常结构破坏严重、细胞排列紊乱、伴随大量细胞空泡样变性,大量胶原包绕细胞,可见部分细胞内亦有绿色物质;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肝组织正常结构破坏程度较轻,部分细胞脂滴形成,胶原纤维形成,程度较造模组、秋水仙碱组轻。免疫组化结果见造模组TGF-β、β-catenin阳性表达高于给药组,秋水仙碱组TGF-β、β-catenin阳性表达高于中药高剂量组。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示给予加味茵芍散的大鼠肝脏组织内TGF-β、β-catenin在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均低于造模组大鼠和秋水仙碱组大鼠。  结论:基于清热祛湿活血立法的加味茵芍散可缓解大鼠模型的肝纤维化,并且对受损的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抗肝纤维化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或下调TGF-β、β-catenin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从而阻断TGF-β、Wnt/β-catenin细胞通路的激活有关。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是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重视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的全面教学活动。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习能力 教学效能 有效教学    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对各阶段学科教学提出了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对教师知识教学和能力教学提出了新标准。作为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将促进学
新课程标准,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不能再以过去那种重学习成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而应该
探究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实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特性,特别是内在能动性的有效发挥,通过有效教学活动,为学 Exp
目的:阐明淫羊藿苷对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分次酶消化法做离体人成骨细胞培养,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做成骨细胞鉴定,得到性状稳定,纯度高的成骨细胞,符合试验要求。用MTT法做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增殖的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均有促进作用,以10ng/ml浓度时其作用最强(p<0.05);生化方法测定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AKP)的影
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知识特点和学习要求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是问题知识的教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有效问题教学的基础之上。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当前数学教学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指出:“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特性,实现数学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各种学习能力和数学思想品质的有效提升和形成。”由此可见,教师在有效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数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认为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应用题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用题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应用题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不知从何下手。我就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此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巧借图形,帮助学生剖析应用题  在低年级阶段,有不少的应用题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实施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 With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 创造性    当前,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
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和推动学生学习效能提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思维能力是衡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准,已引起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关 As an im
“减负增效”是我们所期盼的教育教学理想境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握不住分寸,特别是数学学科,课堂上该如何“减负”、怎样“增效”?这是令很多教师迷茫的问题。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就是“减负增效”了。对于“减负增效”的实质理解不透,不能很好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去真正地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教师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减负增效”,学生学得不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