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循环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o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田在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中占居主要地位,其土壤碳氮循环与积累具有显著的特点。系统地研究该区稻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氮的演变、关键驱动机制并预测其变化趋势,对于稻田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典型生态景观单元调查、长期定位监测结果和历史资料讨论了近30年来稻田土壤碳、氮积累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利用土壤有机碳循环模型(SCNC)预测了稻田土壤有机碳的演变趋势。主要结果如下: 1.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积累量较高,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平原湖区、低山区、丘陵区依次降低。地形是引起土壤有机碳、全氮区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子,耕作历史、种植制度、施肥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稻作显著提高了土壤碳氮的积累量(与旱地比较增加18%~65%)。随地形的不同,稻作对土壤碳氮积累的影响幅度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地形的复杂程度(相对高差、坡度)增加,稻田与旱地之间碳氮积累量差异也随之增加。 2.亚热带地区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在过去近30年中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是CO2循环的“汇”。2003年盘塘样区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比分别1990年和1979年提高了16.8%和35.6%,其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其它利用方式。长期定位监测点结果也显示稻田土壤有机碳在13年(1991~2004)中提高10%~45%。与有机碳比较,全氮尽管也有所增加,但其积累速率较低。盘塘样区稻田及长期定位监测土壤全氮提高幅度仅为10%左右,且长期定位监测中土壤全氮1994年后基本呈平衡状态。种植制度的变更、施肥量的增加、新品种的选用所引起的作物生产力提高是近年来稻田土壤有机碳、氮素积累的主要原因。 3.亚热带地区稻田种植制度中,水田改为旱作(种植经济作物)后土壤有机碳氮积累量显著降低,单季中稻种植土壤碳氮含量显著低于双季稻。水稻.油菜,水稻-绿肥的种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与单季稻差异不明显,但对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提高则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目前,亚热带地区稻田种植方式具有多样化(双季稻改为水旱轮作或旱作种植经济作物等)或简单化(单季稻)的发展趋势,而这种趋势不利于土壤碳、氮的积累。为维持和提高亚热带稻田土壤肥力和有机碳积累,应合理的规划种植方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或采取其它措施。 4.随有机物质投入量的提高,稻田土壤有机碳氮积累速率呈提高趋势。长期定位试验显示,化肥施用仅在部分监测点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产生了促进作用。中量有机肥(LOM)施用后,土壤有机碳在17年内增加27.5%~87.2%。高量有机肥(HOM)施用则使土壤有机碳积累速率则明显高于中量有机肥。施肥对于土壤氮素积累的作用基本与有机碳一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也随有机物投入量的提高而增大。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当前自学考试所呈现的特点,即学历教育的规模略有下降,非学历教育的规模有所扩大;继续教育性质明显,在职考生、农村考生成为生源主体;报
针对抗恶劣环境加固交换机,提出了一种系统化的综合防腐设计方法,从材料选择搭配、结构设计形式方面进行综合防腐设计,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综合防腐设计方法在满
三元石窟煤业已掘30103工作面运输巷部分段巷道受邻近采空区和构造应力影响,巷道压力显现明显,围岩变形、片帮、两帮移近、顶板下沉和底鼓,对巷道的运输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PE管电线示踪线抗拉力有局限性,在施工中常出现拉断现象,需寻找一种信号、强度等综合性能较好的示踪线。对铜包钢示踪线电阻、抗拉力、信号等性能进行测试评价,铜包钢示
针对目前焊接施工存在的人工录入信息过多、焊接数据造假及焊接数据传输不及时等问题,结合聚乙烯管道焊接工艺的特点,通过信息条码化、改造焊机及搭建智能焊机管理系统等手段
目的:研究艾灸合刺血(简称灸剌)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的影响,从TGF-β角度探讨灸剌抑制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
文章介绍了国内无极绳牵引普轨卡轨车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并以山西某基建中煤矿的副斜井承担全矿井运输和大型设备运输的要求,重点介绍了副斜井辅助运输中无极绳连续牵引普轨卡
目的 法医鱼类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边缘科学,它是在鱼类学、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基础上,特别是汲取了法医DNA分析的经验发展起来的,旨在对各类案件涉及到的鱼类样
煤矿开采一部分主要地质任务是探测采区内地质构造的分布及其含(导)水性,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主要用于探测地质构造,而电法勘探则用于构造含水性的探测。为了探求三维地震勘探探测
印度东北部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与中国、不丹、缅甸、孟加拉国四国接壤,又和印度主体大陆相对隔离。我们可以形象地将其称为“印度东北三角”。这一地区的民族构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