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比较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与日本近代化比较研究,学术界已有了很多的探讨。中国与日本地理环境上相互毗邻,在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叩关以前,两国都实行了一个世纪的“闭关锁国”政策,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两国几乎同时进行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改革。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不同的是日本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很快地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二十世纪初已经跻身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列。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同样是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发展,却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进而论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境况。对于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结果的原因,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外的学者们主要从中日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得出了一些普遍共识的结论,但从技术角度探讨的相对较少。研究的时间从科技史的视角确定为1840年至1911年,并以中日近代技术引进与发展为比较为对象,应用科学技术体制化建设的理论,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的对中日近代的技术做一比较,撇开技术发展的政治、文化因素,从技术自身发展的角度找出中国近代技术落后于日本的根本原因,纠正以往人们对于中日近代技术的一些错误看法,探讨中国近代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原因,具体拟解决以下问题:中日近代技术观有何异同?中日近代在具体的技术领域谁强谁弱,人们一般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为标志,进而推演中国近代技术从引进到发展各个方面都不如日本,尤其是军事技术,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客观原因,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中日两国在近代科学体制化建设方面有哪些差异?为什么日本顺利的完成了近代科学体制化建设而中国没有?通过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的比较对落后国家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针对以上问题,系统考察了中日两国近代各时期技术观,阐明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和魂洋才”两种技术观内涵的差异。论述了近代中日两国在基础工业技术领域与军事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引进与发展概况。并从技术引进规模上、两国政府对相关领域的支持程度、技术引进的侧重与主导产业的选择几方面对比探讨了中日两国的差异,分析了中国落伍的原因。此外以中日甲午战争为史实,客观地对比了中日近代军事技术,重申在甲午战争以前中国在军事上强于同时期日本的客观史实。着重阐述了中日两国近代科技体制化建设方面的概况,对比了两国在技术教育、留学生与外籍人员的雇佣管理、科学研究体制化领域的差异。强调了日本近代技术的成就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以技术教育为载体,全面建设科技体制化基础上成长孕育而成的成功经验。以此得出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学者们长期忽视的结论:从科学技术自身角度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伍于日本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科技体制化建设的全面滞后。最后,结合两国技术引进的史实,重申了发展现代技术教育、重视科技体制化建设对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他文献
<正> 一、封闭式的有机农业是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的传统特征旱地农业或叫半干旱地区农业,国际上主要指的是降雨量300—500毫米这样一个地带的农业,但各国应用的具体标准不完
<正>倘若在今日,我就能教给朋友欣赏塞尚的秘诀。一句话,就是"平衡"。我想建议T君,一面在口中念诵这句咒语,一面观赏塞尚的画。这样一来奇异感就会消失,就会对这种感觉不以为
目的:观察组织细胞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收集北大人民医院病理科2007~2014年及航空总医院病理科,建科以来的组织细胞样乳腺癌3
缓解农民工贫困代际传递,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014年上半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许多研究发现口服避孕药可影响免疫系统。通常以 PHA 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PI-LT)作为体外细胞介导免疫的指标。正在使用口服避孕药妇女的淋巴细胞,PILT 值较低,停药后这种作
期刊
在发展中国家,生殖道结核仍然是女性不育的主要病因,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仍是评估不育患者输卵管和腹腔情况时的首选,是在不育的诊断中提示生殖道结核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为总
<正> 我国加入WTO后,全面开放的格局与态势已经确定,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也在提速,如何优化河南省的投资环境,尽快建立河南省和各地市的投
介绍汽车空调控制器的发展历程。以双温区空调为例,简单介绍现代空调的控制策略,并介绍了几种提升空调整体舒适性的附加功能。
为了有效地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中国石化集团总公司摸索出一套较为成型的矩阵式目标成本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的精细网格化管理。本文首先介绍了矩阵式成本管理模式的概念和框架
基于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调研以及相关工作岗位的分析,提出建筑产业化全产业链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建立区域性建筑产业化人才培养基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