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温停循环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器官保护应用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中低温停循环中不同温度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重要脏器(肝、肾、脑、肺)保护作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停循环时患者鼻咽温度不同,分为实验组:50例(28-32℃)停循环下手术的患者;对照组:50例(26-28℃)停循环下手术的患者。观察2组降温时间、停循环时间、复温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1、3、5天转氨酶、肌酐、及总胆红素指标,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比中低温停循环中不同温度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重要脏器(肝、肾、脑、肺)保护作用研究得出:两组患者术前的身高、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28-32℃)实验组在降温、停循环、复温、体外循环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术中资料对比较对照组均有所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关资料对比:实验组在术后第1、3天谷丙转氨酶值,术后第1天的谷草转氨酶,术后第1、3、5天的总胆红素值,术后第3、5天的肌酐值以及术后第1天的PaO2、PaCO2值对比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2℃)实验组在术后患者死亡率方面与(26-28℃)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比中低温停循环中不同温度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重要脏器(肝、肾、脑、肺)保护作用研究得出:(28-32℃)相比(26-28℃)停循环手术,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保护患者肺功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血小板功能抑制,减少术中止血时间,促进术后肝肾器官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由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者对固体材料的热力学性质越来越深入,尤其是近年来航空航天领域技术的兴起,使得量热技术在二十一世纪得以较快的发展,因此需要一种准确可靠的量热手段来评估固体材料在高温下的焓值、比热等热力学性质。量热仪器的研发在我国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内已有部分实验室建立了技术较为成熟的量热仪,温度范围以80-400K和400-600K居多,并开展了一些热力学的研究工作,但这些
硅材料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 mAh/g,是目前商用石墨材料(370 mAh/g)理论容量的10倍以上,被视为理想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硅在嵌锂和脱锂的过程中会发生300%的体积膨胀,导致了容量快速降低。粘结剂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粘结活性材料与集流体,保持电池循环过程中电极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粘结剂,有助于提高硅负极材料的性能。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
安全性是含能材料(EMs)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常以感度标度之,可接受的感度才能保证EMs的安全使用。然而,由于与EMs的多层次结构及理化性质,刺激方式和环境条件相关,感度具有较严重的不确定性问题,这是导致EMs感度可预测性差的根本原因。基于此,本文基于含能化合物的完美晶相结构,开展量子化学、分子动力学(MD)及统计分析研究,提出了预测撞击感度的新模型,建立了桥连实验与MD评估含能化合物热安定性的方法
目的:探讨相对于深低温(20-25℃)停循环,中低温(26-31℃)停循环麻醉下手术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35例。根据术中低温停循时患者直肠温度不同,分为中低温组(观察组)术中直肠温度26-31℃患者70例;深低温组(对照组)术
海洋平台广泛用于石油开发,风电安装以及海洋牧场等作业,是海上作业的重要设备。其中,同步升降控制系统是海洋平台设计的重要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平台的升降效率与安全
生物催化(biocatalysis)是指利用酶、微生物细胞或者动植物细胞作为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的过程。与化学催化剂相比,生物催化剂具有很多优点,如: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副
甘肃省作为黄土高原苹果生产的优势产区,同时也是北方苹果生产大省,但近年来,随着苹果种植产业结构的整改和栽培面积的增加,该病在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且有不断蔓延之势,已成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地表植被覆盖越鲜明地成为区域生态健康的指示因子。通过进行长时序植被覆盖度(VFC)的监测,可掌握其动态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这对未来生态环
随着机动车的生产和保有量不断增加,给人类带来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方面的问题。解决环境污染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已经变为世界性问题,寻求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DEP1基因控制水稻穗型、每穗粒数和氮利用效率,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高产育种中。然而,dep1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对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不同。dep1基因的导入对产量表现不同(增产或减产),主要归因于粒重不同程度的降低。为了阐明dep1基因对粒重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两对DEP1近等基因系(AKI-dep1、AKI-DEP1、LG5-dep1和LG5-DEP1)为试材,在秋田小町和辽粳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