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体系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chu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体的扩散系数与其许多物性参数相互关联,是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和过程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鉴于超临界流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从理论上进行准确预测仍存在较大的难度.同时苛刻的测试条件使得超临界流体扩散系数的实验测定十分困难.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预测超临界流体扩散系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考虑到极性溶剂做为夹带剂在超临界流体应用中的重要性,本文应用泰勒分散理论,采用超临界色谱仪,对超临界萃取中重要的极性夹带剂甲醇和乙醇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无限稀释扩散系数进行了实验测定,并分析了扩散系数随压力及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数据表明,在临界压力点附近,扩散系数对压力高度敏感.本文的MD模拟选用COMPASS力场,应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平衡动力学过程及分析动力学过程分别采用NPT及NVE系综.恒温采用Andersen算法,恒压采用Parrinello-Rahman方法,起始速度采用Boltzmann随机分布.分别从系综、力场、截断半径、步长、时间及模拟分子数等方面,对超临界CO<,2>自扩散系数计算过程及参数设置进行了研究及优化,并对超临界CO<,2>的自扩散系数进行了模拟计算.将本文的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值比较表明,MD模拟可以准确计算超临界CO<,2>的自扩散系数,并可用于分析其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本文还对非极性溶质如苯和萘进行了在超临界CO<,2>中的无限稀释扩散系数模拟计算,与文献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在5﹪以内.为与本文实验测定值对比,还对常用的极性夹带剂甲醇和乙醇在超临界CO<,2>中的无限稀释扩散系数进行了模拟计算. 本文的模拟计算结果、本文第二章中的实验结果以及文献报道数据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以上三方面数据吻合较好,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分子动力学方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超临界CO<,2>自扩散系数、极性及非极性溶质在超临界CO<,2>中的无限稀释扩散系数,可以为超临界CO<,2>研究的实验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基于结晶学的应用,采用三种不同的策略提高Mg(OH)颗粒的过滤性能。通过缓冲溶液的方法得到表面由纳米片自组装的球和空心球,提高了Mg(OH)的结晶。通过水热处理无定形Mg(OH)得到六方片的Mg(OH)。通过引入SO离子的方式获得大量的一维(1D)Mg(OH)晶须。高结晶度使得过滤性能得到了改善。过滤效率的提高优化了动力学操作,为获得高质量的Mg(OH)提供了重要的控制手段。基于结晶学结构,采用化
锂离子电池是90年代后投放市场的新一代绿色环保电池。它因为电压高,自放电率低,体积小,重量轻,无记忆效应等独特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器以及电动汽车中。其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制约其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最早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所采用的负极材料几乎都是碳/石墨材料。但由于碳/石墨第一次充放电时,会在碳表面形成钝化膜,造成容量损失。而且碳的电极电位与锂的电位很接近,当电池过充电时,金属锂可能在碳电极
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和中草药,近年来又发现丁香油具有较强的杀虫、防腐保鲜作用.丁香油的传统提取方法为水蒸气蒸馏和有机溶剂提取等,近年来新兴的超临界CO萃取技术被认为是提取天然植物挥发油的高效洁净工艺.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研究超临界CO萃取丁香油工艺,比较其与传统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同时通过对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的传质模型与数学
学位
由于铁电陶瓷钛酸锶钡BaxSr1-xTiO3(BST)的众多优点,如高介电常数、相对较低的介电损耗、可调的居里温度等,使得它可以开发成为高密度动态存储器(DRAM),传感器以及微波介电材料等。多年来,该材料一直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BST材料的特性都与其微观结构有关,要制备具有优良性能的各种器件,必须设法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加以控制。Ba0.72Sr0.28TiO3(BST72)铁电陶瓷材料大量应
学位